云南省佛教首届三语系讲经交流会:法定比库分享如何依教修学、安顿身心

作者: 来源:凤凰网佛教 编辑:常念

编者按:2021年8月2日至6日,云南省佛教2021持续推进中国化进程研讨会暨云南省佛教首届三语系讲经交流会在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弥勒寺举行。讲经交流会上,临沧市耿马县孟定镇波广佛寺住持法定比库以“如何依教修学、安顿身心”为主题,与大家交流分享。全文如下:

临沧市耿马县孟定镇波广佛寺住持法定比库分享《如何依教修学、安顿身心》法定比库分享交流现场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法师,各位老师评委,各位贤友,大家下午吉祥!

我是来自临沧市的学员:法定。能来到弥勒圣地和大家见面并带来《如何依教修学、安顿身心》为主题和大家分享,我感到非常荣幸与激动,这是一个学习交流的机会,更是提升自己的绝妙机缘。

今天的我们,生活在新时代、新社会,拥有丰富和充足的物质资源,拥有先进的知识和技能,各种新科技新能源,使人们生活的品质和便捷超越过去任何的时代。现代的社会充满了激烈的竞争,无论是律师、医生、工程师、企业家,白领,技术工人等等,在每一个领域里,人们想尽办法竞争,甚至不择手段的掠夺,以满足自身的种种欲求。用现在时髦的词语来说,就是:内卷越来越严重。每一个人都非常辛苦忙碌,好像陀螺一样停不下来,仿佛除了赚钱就没有什么值得奋斗的了,人们的价值观变成了“金钱至上,财富至上”,许多人充满了焦虑,暴躁,戾气和虚伪,内心没有一刻是安定与和谐的。这些,都是因为缺少了高尚而正确的价值观为引导,人们的内心失去正确的方向。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所提出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四点,我深有感触。

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佛教也是多民族的共同信仰,我们生活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习俗。但我们都是中国人,都是炎黄子孙,因此,我们有责任促进各民族间的和睦和谐与合作,共同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为之奋斗的目标和方向。所以,我坚信,只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并践行着,我们的国家一定会越来越繁荣富强,社会一定会团结友爱,人民的生活一定会幸福安康。因此,我将以我认知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与大家分享交流。

首先来认识“爱国”。“爱国”,字面上的意思就是热爱自己的国家,包含着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而且不仅仅是一种感情,还是一种思想或精神。是一种热爱自己的祖国,为祖国和人民的繁荣、富强、独立而献身的精神。释迦牟尼佛出生于帝王家庭,他与王公大臣有密切的关系,但佛陀从来不利用贿赂方式的政治力量来弘扬佛教,反而会很关心社会的发展,关心人性的发展,以及如何提升人民的福利、安全和保障。当发生社会问题时,用智慧和行动挺身而出。有一次,释迦族和果里雅族在罗希泥河的战役,摩揭陀国王阿咱答沙都(Ajatasattu)想要进攻拔其共和国,使其陷于灾难不幸之中。佛陀都不顾自身安全,亲自一人上前阻止与成功说服了对方,使其平息,安宁。并透过建议,让大臣制定能保护人民,使人民幸福、繁荣昌盛的政策。佛陀指出,大臣要以仁慈的心和正确的运用职权去治理国家,人民才能因此获得幸福。在《达萨王本生经》里,佛陀认为大臣要有的十种责任。

1.不自私

2.道德的提升和维持

3.为善良的人民牺牲一切

4.诚实和廉洁

5.仁爱和宽大

6.简单和淡泊的生活

7.没有瞋恚心

8.无暴力

9.容忍

10接受民意,与人民打成一片

由此可知,在两千多年前佛陀就在教导信众要爱国,要有爱国奉献的精神。

再来分享“敬业”。“敬业”就是一个人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及学习负责的态度。严守如法的行为规范,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用一种严格遵守道德和认真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学习,勤勤恳恳、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在佛教中,同样的教导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依据佛法教义,我们的幸福快乐,我们的痛苦忧恼,都离不开我们的“业”。业,巴利语是kamma,是行为,造作的意思。造善业得幸福快乐,造恶业得痛苦忧恼。为了我们的人生幸福,为了我们的家庭和睦,为了我们的社会发展,每一个人都应该忠于职守,克己奉公,依法而行,依教奉行。佛陀认为财富的获取和财产的占有是在家人的两大快乐源泉。那么,我们要怎么做,才能使现在的生活过得更有意义、更幸福快乐呢?收录在《增支部》里,佛陀是这么说的:

1.要有一技之长,对该工作熟练、不懈怠,对自己从事的事业要有认识和内行。

2.要辛勤的劳动,以正确的方法赚取钱财以及妥善地管理保护劳动所得。

3.要结交耿直、有智慧、有道德,能够协助自己弃除恶习,辅佐自己走正道的良师益友。

4.理智的处理自己的收入,根据自己的收入情况来生活,既不奢侈,也不贫寒,乐善好施。同时也应避免四种损耗钱财的途径:沉湎于女色、酗酒、赌博、狐朋狗友。

依这四种方法,就可以带给在家人和谐的幸福快乐。

第三,“诚信”。“诚信”就是指为人处事真诚,尊重事实,实事求是,信守承诺。是一种高尚的品德。一个人能持有高尚品德的人,就是持有正语与正见。什么是正语呢?正语就是避免四种不正当的语言。即:

1.不妄语,不为了自己的、别人的、或钱财的利益而故意妄语;

2.不说人坏话,只说那些促进和睦的话;

3.不出口伤人,只说悦耳动听、充满感情、众人中意的话;

4.不讲闲话,只说有根据、有意义,既不含糊而又有利益的话。

那什么又是“正见”呢?正见就是对自己的人生有如实了知以及如实知见一切事物的本质,不迷信,了知实相,实事求是。

第四,“友善”。“友善”就是人与人要和谐相处,友善相对。友的最初意思便是互相帮助,而善便是待人平等,待人如已,容人之过,助人为乐,这是友善的直接表现,也是最真实的表达。这就是引导我们要慈爱的对待一切众生。无论是人类或是自然界的所有生物,如果自身的生命都不能获得保障,那怎么可能会有和平呢?佛陀在《法句经》里曾这么开示:

以仇恨平息仇恨 na hiverena verāni

在这世上从未有 sammantidha kudācanam

唯有仁慈能平息 averena ca sammanti

这是永恒的法则。esa dhammo sanantano

一切生物都畏惧于刑具,一切生物都害怕于死亡,将心比心,我们不应该杀害生命,也不应该指使他人去杀生。我们要以慈爱的心去对待一切生物,互相尊重、容忍,因此,我们的世间才会和谐共生,幸福美满。

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斗志和坚韧的毅力,带领着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砥砺前行、不忘初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时至今日,党和政府始终坚持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与宗教文化,为之付出了大量精力和财力。并通过制定国家法律、民族宗教政策,切实保障和维护民族与宗教的根本利益,为传承和弘扬优秀的、积极的、健康的民族宗教风俗习惯做出了积极努力,为改变和革除落后的、消极的、不健康的民族宗教风俗习惯提供了坚实力量。

在这物质和文化极度丰富的世间,在这历史交汇点上,在这充满诱惑同样也是充满机遇的时代里,我们要加强自身建设,坚定不移的听党话,深入学习贯彻实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引领信教群众开启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爱国爱教,为我们的家园共同创造出一个真善美的环境,唯有如此,才能安顿身心,提升物质和精神层次,施展才干,传承弘扬中华美德与传统,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祝愿祖国繁荣富强,祈愿疫情早日平息,祈愿社会和谐,人民幸福安康。

Sadhu Sadhu Sadhu!(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