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禅:修行不只是念经、拜佛,更重要的是为人民做了什么

作者: 来源:菩萨在线 编辑:常念


“动员全体高僧大德深入开展教义阐释。我们自己的修行不只是念经、拜佛、吃斋、打坐,最重要的是我们为人民做了什么、我们给人民带来了什么,这是衡量我们修行好坏的标准和尺度。”

 

8月6日,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佛教协会西藏分会会长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在中国佛教协会西藏分会第六届藏传佛教讲经阐释交流会闭幕式上这样说道。

 

班禅表示,身为一名藏传佛教界代表人士,要注重学习和领悟佛教理论知识,加强自身宗教素养,从佛教教规教义和理论上带领好信教群众,从修学佛法的三大次第:闻、思、修,到现代科学文化、政治、法律,都要学习了解;让信教群众听完经之后,越来越善良,越来越勤奋,越来越积极,越来越智慧。  

 

班禅强调,要将阐释成果充分运用到宣讲中,深入开展大众化阐释,以爱国主义精神鼓舞僧尼和信教群众,以团结进步、积极向上的精神引导僧尼和信教群众,以高尚的情操教育僧尼和信教群众,力求使阐释工作更加符合我国社会发展要求,更加贴近藏传佛教实际,更加深入广大寺庙僧尼和信教群众的生活。

 

早前,在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闭幕前,班禅就曾表示,“作为藏传佛教界人士,要主动适应新的时代,找好自己的定位,要努力成为新时代的服务者、建设者和贡献者,绝不能成为拖后腿的角色。


佛教是社会的一部分,自太虚大师提出“人间佛教”的理念后,佛教便进一步深入社会,深入大众。

 

2020年12月,中国佛教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会议在甬召开。会上,国家宗教局局长王作安就讲到,佛教必须顺应社会、服务社会、履行社会责任。

 

确实,当今的佛教徒在念经拜佛坚守衲子本色的同时,积极融入社会,践行人间佛教。

 

比如,教内积极开展学习宪法和《宗教事务条例》活动,增强佛教徒国家意识、法律意识、公民意识。

 

又如,通过发扬“食存五观”“珍惜福报”的优良传统,厉行节约,杜绝“舌尖上的浪费”,为信众做爱惜粮食的示范者。

 

再如,积极参与扶贫济困、救灾助残、保护生态等公益慈善活动,大灾面前,第一时间发起并参与各类捐助活动。

 

佛教,不再是出世的佛教,而是积极入世的佛教。作为当今社会的一份子,佛教也以自己的方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特有的贡献。


文/图 中国西藏网 中国佛教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