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养的妙法
梦参老和尚 讲解
如果读过《普贤行愿品》,皈敬、赞叹、供养,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的三个愿,皈敬不只是皈依一位地藏王菩萨,也不只是一尊菩萨,而是尽虚空遍法界的诸佛菩萨,无穷无尽。这样的皈敬,这样的赞叹、供养,同时把自己化现无数身在那里礼敬,乃至于世间所有的事物,想到什么,就供养什么。
如果这样用心,走到花店,用你的心力把这里的花移去供养佛菩萨,这就是普贤菩萨的供养。如果扩大一点,那不只是未来百千万亿劫,也就是无穷无尽不可思议的劫,而且你本身就是地藏王菩萨,这样的供养,供养自己,供养无边的身云。
所以看你怎么用心,也就是指我们现在凡夫的一念心——你一天当中是怎么想的,做些什么,想些什么,也不需要打卦、算命,这些经上都告诉你了,只要一念间就行了,一弹指间皈依就脱离三途了。
如果至心诚恳地念一部《地藏经》,经经都是互通的,或者念《普门品》、《普贤行愿品》、《金刚经》。每部经典都是相通的,就看修行的人,受持读诵的人怎样用心;把孩子、父母都观成地藏王菩萨,我替他们服务的,跟给地藏王菩萨服务的,一样是通的。
地是心地,性是藏性。人人都有心地,都有藏性,你供养谁都一样。不过这种境界、这种观不容易修,你临时想一下都行,如果静下来十分钟都可以,如果你赞叹一切佛,赞叹一切菩萨,文殊、普贤、观音、弥勒菩萨都可以。我这样是开阔地说,刚才那段经文是局限的,你要是这样来讲因果,这个因所得的果就不可思议,最后就成就佛果。如果你一天就做家事,每月拿点工资吃饭,有空就随便念念经,你的功德很小。要是把它和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把它变化一下——反正都是想,为什么不想好一点,大一点?你的心愈开阔愈好,总比想烦恼好,烦恼到这里来就会产生变化,烦恼到这里也变成智慧了。“烦恼即菩提”,含义就在此。
如果你一天到晚在想烦恼,你的一点经历或皈依地藏王菩萨的功德也变成烦恼了,你正在念经,家人打闲岔,心里过意不去;刚拿起经本,家人就来了,你就作烦恼想——应作智慧想:“这下刚好,他也得到好处了,就给他回向一下。”千万莫作烦恼想,就看你的用心怎么用。所以要是能至心归敬、瞻礼、赞叹、供养,当然要得福报。不要求世福,也不要求天福,而是要求智慧、求佛的福德,把这个百千万劫在天上受胜妙的福德布施了,这就叫布施。
礼佛的时候,把佛像当作真佛,如对圣容。相由心生,一切都由你心转。要恭敬佛、法、僧三宝,特别是对于法宝。我们能遇到佛经,是无量劫来的福德,应生稀有想。当你做一件好事,供一支香或一朵花的时候,如果你不执著这一香一花,用你的意念来供养,观想这香花供具遍满一切虚空,所有寺庙、道场、有佛像的地方,乃至十方一切佛刹你都供养了,尔后你再上求下化,把这个供养的功德,回向十方一切诸佛菩萨,布施给一切众生,那这就变成了不可思议的清净智慧福德。
供养的时候,我们的心一定要清净,不要求果报、不要想的太多,认为可以得到很多利益,这样的心是不清净的。什么都不计较,这样来供养佛,所感的果就能得到不可思议、无有障碍。
为什么同是一样的布施物品,得到的果报会不一样呢?是在心上分别了。好比冬季来了,我们有多余的衣物舍出去,舍时是什么心关系很大。如果当别人是乞丐,自己傲慢的施舍,得到的果报就小;如果是以尊敬众生的心来供养,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用这个心供养一切,尽虚空、遍法界无穷无尽,虽然施的物质不多,心量大了,那样你的功德就大了。有智慧才能布施。不只舍财物,要舍我执、我见。有智慧的人能看得破,知道一切法无我,他为了利益众生,连自己的生命都能舍弃,何况身外财物呢?有智慧的人,舍我执、法执、舍贪吝、烦恼、嗔恚,一切能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