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和尚皇帝,1500年前就在推动佛教中国化了

作者:张妙 来源:菩萨在线 编辑:常念

4月24日,第四届南朝佛教与金陵学术研讨会在江苏尼众佛学院开幕。江苏尼众佛学院所在的鸡鸣寺,前身为南朝梁武帝时期的同泰寺,南朝佛教中心之一。


- 01 -

开幕式

本次学术研讨会主题:梁武帝与佛教中国化

唱国歌


江苏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人教处处长徐红;南京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副局长纪勤;中国佛学院副院长向学法师;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江苏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南京市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学院栖霞山分院院长隆相法师;江苏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南京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大初法师;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世界宗教研究所教授杨曾文;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教授黄夏年;南京大学东方哲学与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哲学系教授洪修平等领导、专家学者,以及中国佛学院栖霞山分院、江苏尼众佛学院师生出席开幕式。


预祝活动顺利进行

受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江苏省佛教协会会长心澄法师委托,大初法师代表江苏省佛教协会致贺词。

本届研讨会以“梁武帝与佛教中国化”为主题,既契合文化传统,又回应时代关切,必将进一步加深南京乃至江苏南朝佛教文化的研究。


大初法师代表江苏省佛教协会致贺词


向学法师代表中国佛学院致贺词。本次研讨会以“梁武帝与佛教中国化”主题,有利于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坚持宗教中国化的指示和要求,同时对佛教中国化及佛教未来发展有重要意义。




向学法师代表中国佛学院致贺词


杨曾文指出,在举国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阶段性胜利,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光辉时刻,举办以“梁武帝与佛教中国化”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对当代中国佛教界和学术界皆具有重要意义


杨曾文肯定了此次活动的意义

启动仪式


开幕式合影

随后,举行主旨论坛。隆相法师、洪修平、黄夏年、温金玉、张文良依次分享观点,董群主持。


隆相法师认为,梁武帝是一个大菩萨。他不只是建立梁皇宝忏或者水陆仪轨,还把佛教通过中国人普遍能接受的形式推广开来,为推进佛教中国化作了非常好的典范。


- 02 -

主旨论坛


主旨论坛


隆相法师:梁武帝为推进佛教中国化作了非常好的典范


洪修平认为,今天在这里研讨梁武帝与佛教中国化,至少有三方面重要的意义。


一是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这次研讨会对于坚持佛教的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如何坚持佛教的中国化方向?总结历史的经验非常重要。讲佛教中国化离不开梁武帝这个历史人物,通过这个个案,以此作为切入点,可以更好地深入研究佛教中国化的历史经验,从而为佛教在今天和未来的发展中如何坚持中国化方向提供历史经验和借鉴。这是这次会议主题的第二个重要意义。


第三个重要意义是,这次会议的主题很好地突显了南京佛教以及鸡鸣寺在佛教中国化中的重要地位,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拓展了“南朝佛教与金陵“这个论坛的主题。



洪修平:这次活动至少有三方面的重要意义



黄夏年认为,梁武帝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丰富的学识与深刻思想,做出了学术评判与体系建构,处在了与外来佛教对话的位置。不仅推动了佛教在中国的学术研究发展,还推动了佛教在中国社会的发展。佛教成为梁武帝治下的又一特色,推动了佛教中国化的前进。



黄夏年:梁武帝惟才是务的思想



温金玉认为,南北朝时,因地域文化的原因,形成不同的文化气象。如北方重信仰,南方重义学。在政教关系方面,南方政教的冲突大多以义理的论辩展开,北方以“法难”结束。



温金玉:“南统”“北统”中的政教关系



张文良认为,日本江户时期的华严宗学者凤潭在《铁壁风云》中对梁武帝与达摩对话的公案进行批判性考察,认为这一公案不符合历史事实,后世禅师的评唱也不符合佛教的教理。


这种判断的背后是凤潭教禅一致的立场。凤潭反对将“禅”置于“教”之上,主张禅教一致,并以华严、天台教义对禅宗公案做了新的诠释。凤潭实证性的批判研究是日本近代佛教学的先声,而其禅教一致的立场在当时也有借华严、天台之力匡扶禅宗的历史意义。


张文良:日本佛教中的梁武帝

董群主持主旨论坛

江苏尼众佛学院学生欢喜聆听

主旨论坛后,40余位专家学者就“梁武帝与佛教中国化”进行学术研讨。闭幕式将于明天中午举行。


南京是六朝古都、十代都会。南朝时期,南京佛教迎来第一次发展高潮,其中梁武帝起了极大的作用。他在此地构建“同泰寺”,四次舍身精研佛法、弘扬并护持佛教。因梁武帝与鸡鸣寺的因缘,本届研讨会主题定为“梁武帝与佛教中国化”。


江苏尼众佛学院位于鸡鸣寺内

江苏尼众佛学院东望紫金山,北枕玄武湖,明城墙从一旁逶迤而过

2014年起,江苏尼众佛学院以“南朝佛教”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举办“南朝佛教与金陵”学术研讨会,深入研究南朝时期金陵佛教,对南朝时期佛教中国化的思想与实践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挖掘,总结佛教思想发展的历史规律,更好地挖掘南京佛教文化,为加强新时代佛教思想建设提供历史支撑与经验借鉴,开创佛教中国化新局面。

文图 | 张妙 郑鑫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