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守护的真意,必能得到诸佛菩萨的时刻守护!

作者:佑你平安 来源:中国佛教报道网 编辑:常念

我们都有想要守护之人

也都想得到诸佛菩萨的守护

但更多的时候

我们却不知该如何守护

也常常追问

诸佛菩萨的守护到底在哪里?

守护之意  如母爱子


小的时候体质弱,每次生病发烧,做医生的母亲,都会第一时间在家给我物理降温。间歇地在我的胳膊肘、腿两侧、脖子旁的大动脉涂抹酒精,让我夹住冰块,盖上被子,不时给我量体温,等待身体慢慢冷却。给我大杯温水,让我多喝,排尿排毒。


这是母亲以她的专业常识,对我的守护。


小的时候买毛衣很贵,母亲便在入冬前买来毛线自己织。每天晚上陪我坐在书桌边,一盏小小的夜灯下,我在写作业,母亲在织毛衣。


这样的场景,还有很多很多,陪我做完一张又一张的卷子,陪我背完一篇又一篇的古文。这些都是母亲对我的守护,也是陪伴。


后来我学佛,对佛经中的一个词汇特别在意——那就是“护念”。


诸佛菩萨护念众生,就如母亲守护我一般。不同的是,前者是通过愿力展现出来的慈悲,后者是通过爱生发出来的陪伴。相同的是,对于被守护者,都会给足无限的耐心,都以无私为前设。


有求应必 等你回头


经中说,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和他方很多很多世界,虽然成住坏空,即便多灾多难,但不至于一瞬间垮塌和消亡,根本原因是地藏菩萨代释迦以大威神力守护着众生和国土,直至弥勒出世。


我们的现世安稳,看得到的,是无数人在默默付出,增添善的力量,看不到的,是诸大菩萨们的悲悯。而这悲悯的背后,是等待你我回头。


为什么是等待,而不是伸手施救?为什么不直接给予?为何不让我们迅速抵达?


小说《西游记》虽然是改编的神话故事,但故事的最后给出了答案——书中,当唐僧师徒历经磨难到达西天,“取完经书”准备离开时,如来问观音菩萨:他们的九九八十一难是否已完成?观音菩萨掐指一算,回答说:还差一难。


于是唐僧师徒经历了海龟弃渡,经书浸水。如果没有这一难,便也没有最后的封号印可、圆满回朝。这便是《西游记》在“满篇神异”的最后,给予世人深思的理性结局。


该经历的苦难,谁也免不了!



既然免不了,那苦难背后就一定存在有价值的东西。否则,面对众生的苦难,菩萨不会视若无睹、有求无应。


如果你能够在苦难之中,通过反省和反思,找到自我改变的可能,那就不失经历的价值。否则,一次吃苦麻木不仁,次次受苦无感,剩下的泥潭,仍然会让你千疮百孔。


守护的意义,既然不是给予,那就是等待。


如同母亲,耐心等待我的成长,等待我通过反复磨砺,背下晦涩的课文、解决不懂得难题,等待我面对一次次考试失败、乃至高考失利之后,是否能振作起来寻求突破。

菩萨也是这样,等待你我认清自己的拙劣、看到自己的无知、感受自己的局限、忏悔自己的过失。


唯有此,才见守护的意义:终有一天,你能回头,终有一刻,当下彼岸!


守护自心 世界清朗


一个保持修学,内心干净的人,自然能远离厄运、恶友。


佛教对于“普度众生”这件事的基本准则是:渡有缘之人,医有病之患。


缘在哪里?不在菩萨那里,而是在你心中。要是你自己觉得没病,就算别人给你妙药,你也不会吃。


同样的道理,诸佛菩萨、诸天龙神,保护发心且正行的佛教徒,使不遭受各种障害。这种守护,如影随形,不离片刻,使恶鬼等障害不能亲近。而要得到这样影护般的护念,发心还是源自于你我。


《法华经·序品》载:“为诸菩萨说大乘经,名无量义,敬菩萨法,佛所护念。”这是释迦牟尼佛为发心修学大乘的人,许下的慈悲承诺。


《阿弥陀经》载:“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这是弥陀对生求生净土的人,许下的坚定承诺。


如此等等,全在于你的发心!你只要发心,诸佛守护,便是自然而然的事。



再过几天,新的一年就将来临

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需要守护的人

也都希望自己得到诸上善人的守护

就在这辞旧迎新之际

送上一份祝福

愿你想守护的那个人

因你的耐心和慈悲,得到温暖!

愿你也能被诸佛菩萨

时刻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