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习正念的幸福

作者:贤宗法师 来源:香海禅寺 编辑:能慈

01

修习的起点

一念清净,幸福就无时不在;一念计较,痛苦就纷至沓来。

 

能够点燃心中怒火的对境就是产生嗔恨的因,是人生的弱点,也是修习的起点。


那个触动怒火的因,正是所缺乏的力量。因为缺乏,所以害怕。


要做到不生嗔恨,就要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内心充盈的人,不攀援,不计较,养成自我“省觉”的习惯。

 

“省觉”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心态。比如别人赞美我,别人奉承我,抑或别人侮辱我、诅咒我,我能不能及时省觉,用一种平静的心态看待这一切。

 

若没有“省觉”,人生就会被名、利、财富、地位等等牵着走。欲壑难填,非常可怕。


能够时时省觉自己,放下财、色、名、食、睡这些贪欲,便不会迷失自己。

02

修习的品质


另外,一个人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必须具备一种品质—— 正念利他。利他”就是我们在修行过程中一切行为的总和。


换言之,修行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利他的过程。

 

做企业是如此,如果产品能够使客户得到真正受用,做企业的过程也就是利他的过程,企业也才能够真正长盛不衰。

 

家庭也要用“利他”的思维来精心经营。为什么有的家庭其乐融融,而有的却纷争不断呢?


如果家庭成员之间人人自私,只是为自己的利益而生活,何来幸福美满?如果每一个人都只希望别人来服务他,那么家人之间就会充满怨怼;反之,如果大家都愿意奉献自己的一点力量去关心家人,这个家庭就会非常幸福。

03

修习的格局


余秋雨在散文《西天梵音》中回忆道,在他小的时候,老家中许多八十多岁的老太太每到初一、十五就要去庙里诵经。她们大字不识,但是每一个人都会诵《金刚经》,这是一代又一代口口相传而习得的经典。


这些诵经的老太太或许并不懂得太多佛学,但却有一个思想深深地种在心中:“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水居善渊而利万物,因此万物莫不归附。


火生山野而烧灼众人,因此众人莫不远离。这个基本原理也蕴藏在我们自然的万事万物之中。

 

正如稻盛和夫所说:


“每一个人在世界上生存,都应该要像那个清道夫一样,能够把别人的问题当作自己的问题,把别人的苦难当作自己的苦难,这样才能够将自己的格局真正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