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录董群|梁武帝启发我们佛教如何适应中国社会。身为一个学者能做的,就是支持寺院通过文化活动实现“文化兴寺”

作者:妙祺 来源:菩萨在线 编辑:常念

自2014年起,南京鸡鸣寺、江苏尼众佛学院就开始举办南朝佛教与金陵学术研讨会,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四届。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法师在南京鸡鸣寺佛学讲堂齐聚,就“南朝佛教与金陵”在学术上展开研究和讨论。


董群教授是研讨会的学术召集人。从第一届到第四届,他都深度参与其中,见证了论坛的发展。关于“南朝佛教与金陵”,关于梁武帝与佛教中国化,董群教授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Q:什么样的契机促成您策划“南朝佛教与金陵”这样的论坛?


A我个人与南京佛教界的交往比较深,作为学者,不能只从文献上了解佛教,还要从佛教界涉及的现状、具体的寺院文化当中了解。


身为一个学者能做的,就是支持寺院通过文化活动实现“文化兴寺所以我为南京的寺院策划了一些文化活动,鸡鸣寺的南朝佛教与金陵学术研讨会就是其中之一。这些文化活动都是根据寺院本身的文化特点来做的:根据寺院的历史文化资源特色,确定寺院的文化品牌。我只是起到推动的作用。


南京鸡鸣寺的前身在南朝时期是佛教的一个中心,研究价值很大,研讨会是14年开始举办的。我为中国佛学院栖霞山分院设想的三论宗学术研讨会,举办时间要更早一些。这两个论坛交叉开办,每年都能有学术交流活动。

Q:您认为,举办这样论坛的作用是什么


A通过这个活动,以江苏尼众佛学院为主体,用学术会议的方式,来推动佛教在南京的交流和发展。


一方面,作为佛学院举办这个活动,能够吸引佛教僧才参加论坛,以此来推动佛学院学僧在学术会议中的参与度,提升学僧在学术写作、交流等方方面面的能力,提高佛学院的学术研究水平。


另一方面,促进鸡鸣寺的寺院文化建设。鸡鸣寺、江苏尼众佛学院开展学术论坛有一个示范作用,让南京地区其他寺院也开始举办文化兴寺的活动。比如法眼祖庭清凉寺,我策划了法眼宗主题,这里先做一个预告,明年它将召开首届法眼宗论坛。


第三方面,就是对以建康为中心的南朝佛教在学术上做一个系列的挖掘和探讨。


Q作为深度参与四届论坛的学者,论坛从第一届到第四届发生了哪些变化?


A这个论坛在学术主题上是逐渐细化的。


第一届以南朝佛教文化为主题,没有设分主题,在一个泛化的层面进行学术交流。第二届主题是南朝佛教的译经,第三届主题是南朝佛教的人物,这个主题还会继续下去。

梁武帝是历史上倡导佛教中国化的一个典型人物,切合当下的时代背景,第四届我们设想了“梁武帝与佛教中国化”的主题。下一届设想的主题是南朝佛教的学派,接下来还有各种主题可以开展,比如说南朝佛教文学,南朝佛教寺院等等。


Q梁武帝是如何推动佛教中国化的呢?

A论坛上的佛教中国化讨论,是在做一个历史的回顾。梁武帝时期还没有佛教中国化的概念,今天我们站在佛教中国化这个角度,来归纳梁武帝的做法。


他是站在中国人、中国社会需要何种宗教的角度来思考。他以帝王的努力来推广佛教在中国的本土化,也就是中国化。回应传统文化的立场,比如儒家文化的立场;回应政府的立场,也就是政府对宗教的要求;他还关心如何促进信众对佛教的接受度。


Q:在当下,梁武帝的做法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A当然今天的中国化不是要完全照搬梁武帝的做法,但它有一些在精神方面、方法方面相近的东西。


例如政教关系的处理这一点。梁武帝处理政教关系的行为,告诉大家佛教应当如何与政府相处,如何适应中国社会。


再比如佛教教义的时代化解释这一点。对佛教教义进行适合时代的、中国文化背景的解释,是梁武帝亲自在做的工作。

此外,在佛教的传教方式这一点上,佛教如何适应中国文化背景、通过传教方式体现佛教教化的多重功能,发挥更广泛的积极作用,也十分具有参考价值。



董群


东南大学教授,东南大学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并兼任国家宗教事务局宗教工作特聘专家、江苏尼众佛学院副院长、江苏省民族宗教研究会副会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