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下午,由广东省民族宗教研究院指导,广东省佛教协会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佛学研究中心佛教中国化研究基地承办的“广东省佛教协会成立40周年暨深入推进广东佛教中国化”研讨会以线上线下方式举行。来自北京、上海、江苏、浙江、江西、山西、湖北、湖南、福建、山东、陕西、广西、四川以及台湾和香港等地的学者,就“佛教中国化·共进新时代”“佛教文化与岭南禅宗”两大主题,对广东佛教协会这四十年来的工作与成绩做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深入交流,讨论热烈、成果丰硕。
广东佛教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特殊重要地位。广东是海上丝绸之路佛教传法的第一个重要地区,许多著名高僧如求那跋陀罗、菩提达摩、真谛、义净等都是在广州上岸后,再进入内地。南朝时期,广州是佛教译经重镇,唯识旧学的基地。在唐代,广东是禅宗南宗发源地,惠能是广东禅宗乃至全国禅宗祖师,晚唐时的云门宗推动了禅学发展。明清时期,广东佛教文学在中国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近现代时期有高僧虚云,引领中国佛教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以本焕、佛源和云峰老和尚为代表的一代高僧成为广东佛教旗帜,为当代中国佛教的复兴做出特别贡献。
北京大学楼宇烈教授在广东省佛教协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文集作序中指出:广东佛教走过的四十年,是广东佛教界搭上改革开放的时代列车,充分享受我国政府全面贯彻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后而取得长足进步的40年,在这个时间段里,广东佛教取得重大的变化和成绩。广东佛教界对中国佛教的贡献是全面的,离开了广东佛教,中国佛教就会失去很多的“中国”特色。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杨曾文教授在撰文中表示:广东省佛教协会在长期的工作安排中,一直将实践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人间佛教思想和继承中国佛教三大优良传统置于重要日程,积极予以贯彻,为推进佛教事业健康发展,联合学术界发展佛教文化和教育事业,动员广大信众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和当代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本次研讨会得到了各地学者的大力支持,共收到论文69篇。第一场主题“佛教中国化·共进新时代”研讨,由华南农业大学何方耀教授主持,中山大学冯焕珍教授做点评,南京大学教授净因法师、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伍先林、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黄夏年教授、台湾圆光佛学研究所黄连忠教授等学者发言。第二场主题“佛教文化与岭南禅宗”研讨,由中山大学中文系钟东教授主持,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徐文明教授做点评,日本爱媛大学邢东风教授、香港中文大学人间佛教研究中心陈剑锽教授等学者发言。
论文集(上下册)及目录
专家学者认为,广东佛教的学术研究与“佛教中国化”关系非常紧密,四十年来所涉及的课题都是“佛教中国化”的深入与拓展。除了以惠能为代表的南宗禅的“佛教中国化”的展示之外,岭南佛教、云门宗历史及传承人、潮汕佛教、海上丝路佛教,以及深圳佛教、广东与台港澳佛教,大湾区佛教、当代广东佛教等等,也都与“佛教中国化”内涵有着密切联系。此外,四十年来的广东佛教文化、教育、慈善、寺院管理等与现代化联系紧密的课题也值得重视与研究,这些课题体现了广东佛教坚持中国化方向,推动广东佛教进行现代转型的实践探索。
专家学者认为,四十年来,广东佛教界在广东省佛教协会领导下,坚持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在教风建设、对外交往、佛学研究、弘扬佛教文化、佛教教育等几个方面都成就斐然。
广东省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耀智法师出席闭幕式并讲话
本次研讨会内容丰富,重点突出,从不同的方面对广东佛教协会四十年来的工作与成绩做了较全面的回顾与总结。两场主题研讨结束后,广东省民族宗教研究院宗教研究所所长余庆斌,广东省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耀智法师出席闭幕式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黄夏年教授做学术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