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3日14:00,上海玉佛禅寺·觉群人间佛教研究中心邀请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王雷泉教授在上海玉佛禅寺·觉群楼为现场听众讲授《选读》第四讲之《超克自卑与我慢,六即成佛的阶位》。
本讲作为整个系列讲座的收官之作,从提出六即的理由、分别释六即行位、圆教发心与六即、总结境行果发心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六即成佛的阶位。王雷泉教授指出智者大师提出“六即说”,其目的是为了对治“诵文法师”和“闇证禅师”的时弊,超越并克服修道中自暴自弃而退失道心的疑惧自卑,以及不明修行的阶段性而增上我慢的愚妄憍狂等两个极端,提示当今学人在修学中既不能像玩弄文字者那样偏重玄谈不实修,也不可不学教理,只知盲修瞎练。
“六即”具体指的是,理即、名字即、观行即、相似即、分真即、究竟即,揭示了菩萨发菩提心的起点、过程与目标的实现:从理体上一切众生本具真如佛性(理即);到通过善知识开导或通过阅读经典,了解中道实相之理(名字即);再到将理论运用于观心的修行实践,依理起观,依行而说(观行即);通过止观修习,观行功深,粗垢已脱,渐近实相(相似即);依相似观慧的力量,无明分破,真理分显(分真即);最后破一分生相无明,转入于觉行圆满之“妙觉位”而成就(究竟即)。
为帮助大众理解“六即”修证次第的大意,王雷泉教授引用了《大涅槃经》贫女喻做了生动的说明:理即,譬如贫女有宝藏而不知,只能四处乞讨;名字即,譬如贫女通过善知识开导,得知家有宝藏;观行即,譬如除草挖土而开始发掘宝藏;相似即:譬如发掘中渐渐接近宝藏;分真即:譬如宝藏已经打开;究竟即:譬如贫女将宝藏全部取出而用之。
为辨圆教妙理并说明“六即”的特胜之处,王教授进一步阐明圆教发心与“六即”的关系,指出藏、通、别三教都不了解六即的妙义,用六即非正意。而圆教依法界视域,观察十界诸法,当体无非实相。
通过对“六即”层层剖析和阐释,大众得以了解天台教学定慧双修、教观并重的独创性思想,帮助学人在面对无明烦恼时不悲观失望、超克自卑,因为佛本来就在我们的心中;面对无尽期的修行道路不好高骛、超克我慢,在现实生活中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前行。
至此《选读》系列讲座已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