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导读系列讲座|复旦大学王德峰教授做《心经》解读

作者:上海玉佛禅寺 来源:上海玉佛禅寺 编辑:善行

经典导读系列讲座|复旦大学王德峰教授做《心经》解读

2023年6月1日14:00,上海玉佛禅寺·觉群人间佛教研究中心特邀复旦大学王德峰教授为大家做《心经》解读。
经典导读系列讲座|复旦大学王德峰教授做《心经》解读
在讲座中,王教授首先说明了《心经》的缘起,即在佛陀的加持护念下,观自在菩萨用短短二百六十字概括了佛陀六百卷《大般若经》的思想,并把它说给佛陀的弟子舍利弗听。随后,王教授为大众讲解经题,并从以下几个部分为大众讲解经文。
一、五蕴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王教授解释:“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色”就是现象界,不是狭义的颜色、美色,而是整个世界、万事万物;“受”就是苦乐的感受;因为有苦乐的感受,就会有得乐避苦的欲念生起,这里的欲念便是“想”;有了欲念,就有了实现它的意志,也即“行”,在意志的驱使下我们便会开始行动;要通过行动来实现目标,就需有利害得失的辩识分别,也即“识”。这五种元素构成我们的“小我”,是让我们流转生死的根源,而学佛就是让我们从这根源中解脱出来。
经典导读系列讲座|复旦大学王德峰教授做《心经》解读
二、诸法空相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王教授讲述了五蕴与空的关系。什么是“空”?“空”无法直接言说,只能说空不是什么,即“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而现象界的所有事物都生灭、垢净、增减。整个世界由万事万物组成,这些事物彼此有差别,那只是“相”。把“相”无了,才知道:“空”是世界的本体——这些事物现象(“色”)都出自“空”;同时,“空”又不能离开“色”单独存在。
对此,王教授以《宝藏论》中的一例来加以阐述:一人走到仓库看到里面堆满了金器,他便说“常观于金体,不睹众相;虽睹众相,亦是一金”。金戒指、金项链、金碗、金筷,虽有戒指、项链、碗筷等形貌的差别,但它们都是金子做的。而金子本身无相。金子,可以以金项链的方式呈现,但项链只是它的“相”,它保持不住自己,可以被溶解重铸成戒指、金碗。金子本身,又无法单独被拿出来,总以项链、戒指等方式呈现,离了这些形式它便无法存在。
经典导读系列讲座|复旦大学王德峰教授做《心经》解读
 
三、六遣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
“遣”就是排除,王教授依次为大众讲解遣五蕴,遣十二处,遣十八界,遣十二支缘生,遣四圣谛与遣智得。
四、究竟涅槃
“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第三段说“无所得”,是要破常人修行时候的执著,但破了这个执著之后,还是有四种所得的,即无挂碍,无恐怖,无颠倒,无梦想。这四个所得,合起来叫究竟涅槃。
经典导读系列讲座|复旦大学王德峰教授做《心经》解读
五、真实不虚&六、揭谛真言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讲座最后,王教授为大众讲解何为“真实不虚”,并从唯识宗以及禅宗的观点为大众解释“般若波罗蜜多咒”。
至此,王德峰教授“《心经》解读”讲座圆满结束,今后上海玉佛禅寺将还会继续为大众提供“经典导读系列讲座”,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