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法中,我们常听到“随缘”一词,但很多人对这一词的理解有失偏颇,比如把随缘理解为不作为、不面对、不主动、不努力、躺平等,与负能量词语混为一谈。
事实上,佛法上所说的随缘完全不是这样,“随缘”运用到生活与工作当中,并不会影响努力和进取。今天,让我们来深入了解并不互相矛盾的“随缘”与”进取”之间的良性关系。
学佛首先要认识因缘
“随缘”的“缘”,来自“因缘”一词。佛教的基本理论就是因缘、因果,所谓“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其中,“因”指内在的主因,“缘”指外在的助缘。由因感果,需要缘的推动。如果相关的缘不具足,因就暂时不会发展为果。就像种子,如果没有泥土、水分等助缘,是不会发芽结果的。
任何一件事情的成败,都离不开“因缘、因果”这四个字,因为多数人都很主观,带着经验和观念的模式在看世界,带着执着和强烈的需求在选择,这样难免会产生片面认识,所以,佛教告诉我们要“随缘”。
随缘常常与“无我”同时出现,如“随缘无我”或“无我随缘”,这表示,随缘的前提,是跳出自我、小我,以理性、开放的心态看清各种因缘,然后作出智慧的选择。可见,随缘不是“随我”,不是“随便”,不是“随性而为”。“随缘”是主动而非被动,是明确而非模棱两可。
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人们通常觉得,进取才是努力,随缘代表着消极、不作为。这是对随缘的错误认识。事实上,随缘才能更好地进取,才不至于一意孤行。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在生活中、工作中,有进取心必然会伴随着执着,有执着就会造成痛苦,想要进取而不为所累,就必须要有空性的智慧,认识到一切都是因缘所生,唯有这样,才能超越对现象的执着,心无所住,在积极进取的同时不失自在。也就是佛法上所说的“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如果没有缘起的智慧,对事情没有全面、客观的认识,很多时候,我们的进取是徒劳无功的。比如有人抱怨:“我已经这么努力,为什么还不成功?”之所以会这样,就是缺乏随缘的智慧。一方面,你的努力方向对不对?如果南辕北辙,怎么努力都是不可能成功的;另一方面,你的努力只代表了其中一部分因缘,而成功还需要众缘和合。可能还有一些因缘,是你没看到或做不到的。看清这一点,我们在尽到自己努力之后,就不会有无谓的烦恼了。
以佛法智慧看待人生,告诉我们必须在因上努力,只要因缘具足,结果自然就会出现。如果不能成功,那只能说明因缘还不具足,还需要在因上继续努力。要在进取的过程当中持有正见,以平常心来面对世界,做人做事不苛求、不执着。相反,把结果看的太重,就会患得患失。
从佛教的角度解读,世人所说的审时度势,正是随缘的前提。这是代表我们在做一件事情时,有客观的评估,采取正确的方法,那样的努力进取,才会事半功倍。反过来说,如果我们对事情缺乏客观认识和有效手段,可能花十分力气,只有一分的收获。可见,随缘和进取是相辅相成的。
我们想一想,在世间做任何事,是不是都需要有这种智慧?首先是明确目标,然后就要随顺当下的因缘,采取与之相应的方法。其实修行也是同样。我们知道,佛陀针对众生不同的根机,说三乘佛法,说八万四千法门。这也是随缘,是随顺众生的不同因缘,给予最适合他们的教化。
顺势而为,精进努力
佛弟子修行时都要发菩提心,如四弘誓愿所说:“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我们以此为目标,发菩提心,不断努力,勇猛精进。所以说,设定正确的目标,进行正确方向的努力,是一种应有的“进取”。
进取代表着人们有某种上进心,有某种向上的追求,为自己设定一些目标,勇于迎接挑战。就像学佛也是要建立目标,然后为了目标去努力。不论世间还是出世间的成就,都要在看清缘起的前提下,顺势而为,精进努力。
所以“随缘”和“进取”并不矛盾,懂得随缘的人,才能更好地进取,进取而不执着,他会用最合理的方法,去做合理的事情让自己的目标得以实现。我们学习佛法,就是要学习并运用 缘起的智慧。这样才能跳出主观的错误认识,放下我执,从更高的角度认识一切。在生活中,可以更善巧地处理工作、家庭等各种事务。逆缘出现时,安然接纳,知道一切都有前因;顺缘出现时,及时把握,知道机会都是给有准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