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1644)甲申之变,明思宗在北京煤山上吊自尽。这一年三月,隐元禅师写下一篇《请亘信行弥法弟住黄檗启》,把法席让给师弟亘信行弥和尚,便前往浙江嘉兴府海盐县金粟山广慧寺,去省觐本师费隐通容禅师。本文对隐元禅师离开黄檗之后,都去了哪里,做一梳理。
嘉兴金粟寺七个月
【1644年3月—1644年10月,嘉兴金粟】1644年3月,隐元禅师到金粟后,被“擢居前堂首座”,前后七个月时间,费隐和尚还“特为立僧上堂”。上堂法语云:抢旗夺鼓,折角冲锋,须是宿将登坛。总能捉败从上老古锥,掀天关翻地轴,开发西来命脉,展托衲僧巴鼻,诚为人天眼目,照明于世。只如今日人天交接一句,作么生道。狮子窟中狮子吼,栴檀林里现栴檀。时座下四方腾踏之士川委。隐元禅师师秉拂,一闻提唱,大家“靡不服膺”。
到金粟两个月后的夏五月,隐元禅师前往宁波府鄞县天童山景德寺,祭扫密云圆悟老和尚塔,并写下诗偈表达自己的感受。隐元禅师念念不忘在密云老和尚处所得到的提携点悟,故有感而发,泪不自禁:
摸着疮痕恨祖翁,恨教彻骨动悲风。
这场冤屈向谁说,泪洒青山片片红。
之后,陪同客卿张广文,去拜见徐心韦侍卿,为密云和尚求塔铭。天童扫塔完毕,隐元禅师就返回了金粟。
崇德福严寺四个月
【1644年10月—1645年2月,崇德福严】八月份的时候,浙江崇徳县邑侯解学周同士绅等人,延请隐元禅师住崇德福严寺。福严寺建于唐朝,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改称福严寺,元末被毁。隐元禅师的师父费隐通容禅师,于顺治七年四月二十二日至十月二十七日,曾住持福严半年。之后住持浙江余杭径山寺近五年,江苏常熟虞山维摩院一年,江苏淮安盐城县永宁院一年多。最后又于顺治十四年立夏后三日入院,回到离开了七年的福严寺。这次回到福严四年后,于顺治十八年在此圆寂。
隐元禅师于顺治元年十月十七日入驻福严寺。隐元禅师初入福严寺时,寺院的状况并不乐观。这从隐元禅师《福严寺化斋粮》诗中“破寺寥寥一物无,驴儿踢踏屎肠枯”句,便可想见一斑。高桥竹迷《隐元˙木庵˙即非》一书,记载了隐元禅师到达福严时的景况:“这里破寺寥寥,连一间像样的房屋都没有”。隐元禅师在此体验清淡幽萧的生活,悠然赋《白云归》一首,表达山居之趣:
偶离寒岩一岁余,闲房尽付白云居。
寄言珍重衔花鸟,莫劝床头古篆书。
白云侯我不归山,朝暮窗前影复还。
我慰白云今且去,明年春半接蓑颜。
我是岩中一老僧,入廛疏旷却难能。
闲云扶我同归去,古路虽高亦可登。
楖栗横担归去来,冷云深处好生埋。
聊擎一钵千山供,舌卷莲花顶上开。
入院当天,便应信众所请上堂说法。隐元禅师来到法座前“拈疏”讲解道:“只者便是邑侯解公笔尖头上放大光明,烁破诸人面门了也。若也觉得个个眉端增瑞彩,人人脚底尽风光。”可见,这篇疏文是知县解学周所写,而且是“笔尖头上放大光明”的美文,所以隐元禅师说这等好文,照破了“诸人面门”。宣读疏文结束后,隐元禅师指着法座说:“向上一着,千圣不传。我今一踏透顶透底,汝等诸人急须高着眼始得。”这句开示所说的是佛法难得、闻法不易,必须百般珍惜、珍视。
拈疏完毕是拈香,拈香之后是说法。隐元禅师在福严寺的法语一共有五条:拈香、结制上堂、元旦上堂、祝寿上堂和解制上堂法语各一则。此外,隐元禅师住福严期间,还到净慈庵、神光寺、天宁寺等处说法,法语都收录在《住嘉兴府崇德县福严禅寺语录》之中。
隐元禅师住福严仅四个月,在此期间进行了冬期结制,还回复了一些官员的问道书信,为孝廉儒者题写像赞、撰写书序。
长乐龙泉寺十个月
【1645年3月—1646年正月,长乐龙泉】隐元禅师在浙江福严寺,含泪静观大明覆灭的悲惨时局。据《隐元禅师年谱》记载,到达福严四个月后的1645年二月,隐元禅师“回闽至福州东郊,扫瑞天祖塔”。三月,在大赞国马还初等人礼请下,隐元禅师“念系百丈远祖发足处”,住持长乐龙泉寺,于3月22日入院。高桥竹迷在《隐元˙木庵˙即非》记载了这段背景:“第二年,听说各地干戈纷扰,群雄角鹿,带着沉闷的心情,回到福州长乐,入住百丈禅师落发出家之地龙泉寺。”
龙泉寺位于林木葱茏、峰峦层迭的长乐沙京莲花山。唐开元、天宝年间,百丈怀海禅师祝发于此,礼慧照和尚为师。相传当时有二龙嬉戏于寺井中,唐懿宗赐名“龙泉禅寺”。百丈禅师系长乐沙京人,俗姓王,参马祖于江西南康,大彻大悟,马祖圆寂后,百丈禅师往新吴大雄山,又称“百丈山”,四方禅者云集,遂成丛林,订《禅门规式》垂训千秋,这就是著名的“百丈清规”。他的“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之禅门高风,对后代影响极深。乾隆年间,龙泉寺先后礼请黄檗智幢和尚、鼓山常明禅师入主此寺,僧众达二三百人,并修《龙泉寺志》,号称鼎盛。
隐元禅师在龙泉,留下法语五则,禅林规制为之一新,远近各地信众请法者云集,殆无虚日。有僧人问:如何是龙泉境?隐元禅师说:山山起白云。又问:如何是境中人?隐元禅师说:老僧独踞孤峰顶。问:人境已蒙师指示,向上宗乘事如何?隐元禅师说:脑后见腮。
从《隐元禅师年谱》记载来看,这一年八月之后,隐元禅师应碧居上人之请“游龙峰寺”,为题三贤祠卷后,为悟庵大德作祝寿偈。“次过连江、净云、盘谷、石门等处”,还写下了《过连江净云庵》《宿盘谷》《过石门寺》。该年冬天,黄檗山的能监院请隐元禅师作“规文警众”。
有一天晚上,隐元禅师问众僧:“打破虚空,大地平沉,向甚么处安身立命?”西堂慧门如沛禅师说:和尚你来说说看。隐元禅师说:你们不要扯我山僧好不好。慧门如沛禅师打了隐元禅师一下说:哪能随便放过师父啊,这里也一样。
隐元禅师在龙泉寺说法的语录,汇集成《龙泉语录》一册,交由慧门如沛禅师刊刻,大学士刘白云为之作序。正月初七人日,隐元禅师写下偈语,有“和风生意气,杲日发心光”之句。
待得予归翠又新
在长乐龙泉寺住锡十个月后,到了顺治三年的正月,“福唐护法,同合山耆宿签议,黄檗祖席非师莫主”,所以“复请”隐元禅师“回山”。而此间,在隐元禅师离开黄檗去金粟、福严、龙泉期间住持黄檗的亘信行弥禅师,也写来了《请隐元禅师回山书》。隐元禅师便于正月二十五日回到黄檗道场,时年五十五岁。此时的天下笼罩着风尘,而古刹的山色溪声依旧。隐元禅师感恩于佛恩宏大,感慨万分,口吟诗偈:
一别寒岩阅两春,五湖佳景眼中尘。
佛恩奚啻秋山重,世事浑然半点真。
雪鬓难忘亲敕赐,青山岂昧旧知人。
故国松竹依然在,待得予归翠又新。
这些年来,不少近人的文章或者口头表达,大都说隐元禅师住持黄檗山十七年,之后东渡扶桑。原因很简单,隐元禅师于崇祯十年(1637)十月初一晋山主黄檗法席,到顺治十一年(1654)五月初十离开黄檗山,经厦门东渡,这期间就是十七年。这个结论看似正确,但实有不妥,弄准这件事,关系到隐元禅师离开黄檗去浙江金粟、福严的弘法历程,关系到隐元禅师到福州东郊圣泉寺修瑞天塔、购置寺田,关系到隐元禅师住持长乐龙泉这些重要经历。
通过本文梳理,我们清晰看到,从1644年3月隐元禅师离开黄檗山,先后住浙江福严、长乐龙泉,到1646年1月25日重回福清黄檗,总共22个月。这段时间,隐元禅师“请同门亘和尚住黄檗”。所以,隐元禅师先后住持黄檗总共十四年零五个月。
内容来源:2024年3月7日《海峡都市报》“海都新闻”
作者:白撞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