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6-17日,广州增城百花古寺将举办“首届岭南佛教文化艺术交流会暨广州第三届海上丝绸之路佛教文化交流系列活动”;通过多年的努力和耕耘,百花古寺将于2月16 日上午举行落成庆典。
百花古寺,前身为白花书院,始建于公元68年,民谚称“未有增城、先有白花”,历史底蕴深厚。在社会各界呼吁下,2013年获批重建,广东省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广州市佛教协会会长耀智法师担起中兴古刹之重任。在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耀智法师带领四众弟子齐心努力,历经十年,通过一系列的园林生态建设,百花古寺在保护生态环境、服务社会大众、提升寺院品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为构建美丽中国、推动绿色发展贡献了力量。
未来,百花古寺将发展成为岭南佛教文化的璀璨明珠。作为“岭南佛教文化传承地”,挖掘弘扬岭南佛教文化精髓;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佛教文化传播地”,推动区域文化交流融合;作为“海上丝绸之路佛教文化交流地”,利用地理优势,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文化交流合作,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佛教文化传承发展贡献力量。
百花古寺鸟瞰图
岭南地区是禅宗南派发源地,岭南的自然环境与禅宗文化深度交融,孕育了众多禅宗祖庭,这些寺院的分布与变迁,反映了禅宗历史的起伏脉络。禅宗与岭南地域文化的紧密互动,构成了岭南禅宗在生活态度与修行方式方面的核心特色。
岭南禅宗文化从头陀行到融入生活,形成“行住坐卧、心定即禅”的态度,百花古寺应运而生,弘扬佛法,结合园林艺术营造修行氛围,让信众感悟佛法。
百花古寺的园林区域,承载着岭南园林文化中深厚的禅宗特色,无论是草木还是砖石,都悄然蕴含着禅宗的智慧与岭南园林的独特风情,默默展现着一份别致的文化韵味。百花古寺的庭院园林围绕着佛教疗心、自然育人概念,分为三大主题区域:中轴三进庭院象征须弥山修行,八组庭院环绕中轴代表八正道修行,东西侧水系则体现二十四节气养生修行的智慧。
佛教时空观认为宇宙空间无限,由无数“小世界”组成。百花古寺的中轴庭院以须弥山为主题,须弥山麓、山腰及山顶分别成为三进庭院园林设计的灵感源泉。《杂阿含经·弟子所说诵》中言:“于千须弥山以少方便悉能观察,如明目士夫登高山顶,观下千多罗树林。如是我于四念处修习多修习,成此大德神力,以少方便见千须弥山。”三进庭院与四念处正念修行相结合,心灵随念处而动,步步深入山中。
须弥山修行主题的中轴三进庭院示意图
百花古寺的八座庭院,宛如佛学修行的缩影,围绕“正念”这一佛教核心理念精心布局。古寺依山而建,层层递进,象征修行者在正念的路上不断攀登。通过将正念修行细化为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四个实践步骤,并与八正道相辅相成,构建了一条通往心灵净化的修行之路。
正念修行主题的八座庭院示意图
中国传统养生智慧强调人、时间与空间的和谐统一,时间的节奏引领空间的方位,构成中国人的宇宙观。借鉴《淮南子•天文训》中的“九宫八风”体系以确定时序和方位;依据《黄帝内经》中的“春夏养长,秋冬养藏”理论指导园林活动,遵循天地四时的规律。
二十四节气养生主题的东西侧水系示意图
东侧水系
西侧水系
百花古寺园林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