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明和尚消失三年种出名动后世好茶,还征服了巴拿马万国博览会

作者:凤凰佛教 来源:凤凰佛教 编辑:善行

2017年,上海静安寺方丈慧明大和尚收到了一份特殊礼物,来自全国唯一畲族自治县——浙江景宁的茶叶,好巧,这款茶与师父法号音同,也叫Huiming,正当师父讶异之际,赠茶的刘园英女士解释道:这是惠明茶,以唐代惠明和尚命名,是古今唯一以僧人名为名的茶品!

师父更为惊讶:你说的是一千多年前,抢六祖惠能大师衣钵的惠明和尚?他消失的那三年,竟是在你们景宁种茶?!

没错,正是这位惠明和尚!

他因追衣钵而得惠能大师指点开悟的传奇故事,就记载于《六祖坛经》之中——

图片

当时,六祖得了衣钵离寺南下,五祖弘忍大师的徒弟们不服,纷纷追赶。其座下有一僧俗姓陈,名惠明,率先在大庾岭追上了六祖。

六祖便将衣钵放在石头上,说这是传世的信物,岂是凭力气可以挣来的?果然,惠明试了试,根本提不动,幸而他是有大善根的人,即道:“我为法来,不为衣来。”希望六祖为自己说法。

于是,才有了六祖那令人振聋发聩之言:“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我们所谓的修行,常在善恶是非里打转转,极少有人能跳出对立,去观本来面目,大师寥寥数语,惊醒梦中人!令惠明当下大悟,感激不已,遂认六祖为师——这也是惠能大师的第一位弟子,从此,师兄弟变师徒,也由此可见惠明和尚是真正的求法之人。

既得了法,今后自己该向何处行止呢?惠明和尚又问师父。六祖指点他:逢袁则止,遇蒙则居。

惠明和尚很听劝,据记载,他后来就在江西袁州蒙山创建了圣济寺,并驻锡数年,直至公元692年,才以106岁高龄圆寂。但他在此之前三年的行踪却鲜有人知,这也就是慧明大和尚提到的“那消失的三年”,谁想他竟然是在浙江景宁种茶,还种出了一款名动后世的好茶!

图片

至于景宁的茶为何以惠明和尚为名,其中较为可信的说法是这样的:

与六祖分别后,公元661年,惠明和尚来到浙江丽水的处州(当时尚未建立景宁县),在南泉山-木敕山一带结庐修禅,广植茶树,并教乡民种茶,开当地种茶制茶先河。

惠明和尚悲悯慈仁,经常帮乡民除病解痛,当地至今还流传着惠明和尚用茶治疗瘟疫的故事。

百姓感念高僧恩德,于是之后将所种茶叶均命名为“惠明茶”,乃至两百年后(公元861年),还为其建惠明寺以作纪念。

图片

时间来到了1911年,这一年,在大洋彼岸的美利坚发生了一件大事。

为了庆祝世界七大工程奇迹之一的巴拿马运河通航,美国国会决定于1915年在旧金山市举办一场规模空前的世纪盛会——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并向全球35个国家发出了邀请,邀请各国将最优质的产品送来参赛评比。

北洋政府十分重视这次参赛活动,多省进行了内部选拔,此外更先后有19个省专门举办展览会,评选获奖者才有资格参加巴拿马赛会,最后在10多万件参赛品中选出了4172个出品人(单位)的赛品,装成1800余箱,重达1500余吨,运往美国。

此时来自浙江景宁的和尚茶——惠明茶,因品质优异,正在其中。

图片

回到2025年,听闻过 “金奖惠明茶”的人早已数不胜数,但却很少有人知道,“金奖”实在是个误会。

当年有七个省的茶叶获得了巴拿马赛会最优等“奖章”(注意,非“金奖”,详见后文),其中浙江省的大奖正是由景宁的惠明茶获得。

浙江的茶叶得了巴拿马赛会大奖的消息,是1916年最早由瓯海道公署饬第1250号公文披露的,接到浙江实业厅通知来领取金牌的公函,是两年后,即1918年:

浙江实业厅指令第11=8号

令景宁县知事

呈一件请发给巴拿马赛出品人应得奖品由 呈悉,据称此次巴拿马赛会得奖名册内查有该县出品分所之茶叶列于浙江金牌项下。现据该出品分所具呈请领,由该县转请发给。前来本应照给,唯未据送该出品得奖人之保结,核与通案不符,仰该知事即便转知该出品分所,补送领结,呈由该县转送,并委托便人到厅具领,以凭照发。切切此令。

中华民国七年一月廿四日

厅长云韶

同年三月三日,景宁县出具领条向实业厅领回奖品:

筹备巴拿马赛会出品景宁县分所

今为领结事 今领得奉发巴拿马比赛会奖品金牌一枚所领事实。

景宁出品分所事务所(印)

中华民国七年三月三日

《景宁县续志》中也用25个字做了记载:

民国四年得美利坚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一等证书及金质褒章。

中国人的习惯,只要比赛评奖,最高等的必然是金奖,以此类推,二等为银奖,三等为铜奖……由此推理出了“金奖惠明茶”,且之后的记载报道均以“金奖”冠之。

由于一百多年间战火不断,历经动荡,“一等证书及金质褒章”遗失,后人根据上述记录,相当然地给惠明茶冠“金奖”名,以为代表的就是最高奖,殊不知在巴拿马赛会的评奖规则里“金奖”只能排三等。

赛会获奖分五等:

一大奖章、二荣誉奖章、三金牌、四银牌、五铜牌、六奖词(无牌)。

根据最后的统计,代表浙江参评的茶叶得的是一等大奖章,以此可知惠明茶所得的就是一等大奖章(且每类只有一个大奖),绝非 “三等金奖”。另现有一些自媒体将获奖荣誉按在其它品种的茶叶上,不知是从何处考据而来,大概是后人以讹传讹的。

当然,混淆的奖项虽需厘清,但“金奖”在国人心目中本是第一等,如此“金奖惠明茶”倒也算实至名归。

一千多年前,月光漫过敕木山,已彻悟的惠明和尚亲手种下的那片寺院茶,舒展开了枝叶。

一千多年后,在钢筋森林的杯盏间,沸水烫出了茶叶的魂,唇齿记住了茶水的味,茶香直抵那心尖的山岚。当檐角铃儿轻响,轻盈的风裹着茶香掠过庭前,仿佛三千世界都在吟唱——

三分茶味七分禅,一味清欢万古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