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下旬,我有幸跟随何捷导师,与东方文化遗址保护联盟(OCHSP A)、天津大学和西北大学的合作者们一起,前往尼泊尔木斯塘(Mustang)进行文化景观和遗产的现场调研工作。这是空间人文与场所实验室(SHAPC lab)在疫情后第一次正式启动木斯塘田野考察工作。这次调研之后,SHAPC实验室在国内多个高校和机构的支持和邀请下,以展板的形式展出近6年的阶段性工作成果,得到不错的反响。同时,本人将工作成果进展整理为“SHAPC在尼泊尔木斯塘的文化景观和遗产调查记录”、“尼泊尔木斯塘文化景观与遗产研究进展”和“尼泊尔木斯塘未来研究方向”三部分进行介绍。以下为第三部分“尼泊尔木斯塘未来研究方向”,全文如下:
Dhakmar村的高山河谷景观
对比2018年第一次登上这篇土地,在感慨基础设施逐渐完善进步的同时,尼泊尔木斯塘的文化景观与遗产在肉眼可见地消逝中。木斯塘的游客来了又走,大部分的原住民也选择离开这里,到城市中去。所幸,SHAPC 实验室一直在努力,未来也将继续深耕于这篇土地……
41号廊道、文化景观遗产、藏传佛教、曼陀罗、跨越喜马拉雅、户外徒步和摩托车穿越、盖房子和修路、迁村、收获青稞和荞麦、种苹果和吃苹果、喝自酿酒和在后院蒸馏酒、古鲁仁波切、河口慧海……,这些都在上木斯塘,远远超过一个南亚丝绸之路和世界遗产的符号表征。它们都在肉眼可见地消逝中,我们可能赶不及,但SHAPC实验室一直在努力。
将“南亚丝绸之路41号廊道”核心区域木斯塘作为重要发展方向的SHAPC实验室,目前正在逐渐完善的田野调查数据、古建与古遗址测绘数据、三维模型数据等多元信息的支持下,助力地理信息数据平台的搭建,在为遗址记录、价值阐释等重要研究与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提供基础参考的道路上努力着。未来,SHAPC实验室将不仅要继续“探秘”木斯塘,还希望能够形成科学的文化遗产研究方法论,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拓展研究视野,将木斯塘的研究经验进一步发展推进。下面,笔者将简单介绍SHAPC实验室未来希望探索的五个方向。
GeoAl分析与保护支持
根据目前已获得批准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地理空间人工智能与知识图谱支持的尼泊尔上木斯塘南亚丝绸之路文化景观遗产识别与价值评估”的研究策略,从多源数据的收集、结构化与整理出发,通过空间信息数据库和知识图谱两条数据流和数据模型与分析途径,分别通过GeoAI模型和关联性知识模型,提供文化景观遗产识别与遗产价值阐释和决策的系统化、科学化支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技术路线
发展无人机数据采集与建模
进一步与社区和政府部门协调,实现无人机系统采集洛曼塘城市与上木斯塘区域数据、以及田野调查中的全面勘测。拟对洛曼塘古城和重要遗址进行高精度三维建模,并对重要地区进行激光扫描与多光谱遥感数据采集。
2019年,SHAPC实验室于加德满都Kirtipur历史街区进行无人机数据采集与三维建模
南亚丝绸之路第42号廊道田野调查
SHAPC实验室计划推进与西北大学的合作,在未来开展木斯塘以西的南亚丝绸之路第42号廊道的田野调查和研究工作。
南亚丝绸之路42号廊道
依托罽宾道平行研究的方法论拓展
罽宾道是中国古代自新疆地区通往克什米尔地区的交通网络,与ICOMOS所划定的南亚丝绸之路第14号廊道有很大重合。基于多语种文献资料与空间知识图谱,SHAPC 实验室正在平行开展罽宾道历史地理与文化景观研究,与上木斯塘研究在方法上互补。
罽宾道计划研究区域
南亚丝绸之路跨国申报与研究准备工作
SHAPC作为中国对上木斯塘文化景观遗产展开工作最早和最深入的学术团队,也为国家文物局、尼泊尔考古部等管理机构和丝绸之路南亚廊道申遗工作执行单位与学术领域所重视和认可,在未来将继续深化研究,支持南亚丝绸之路跨国申报的工作。
2018年6月项目团队于博卡拉留影
2024年9月与洛曼塘社区交流会后合影
2018年和2019年OCHSPA的木斯塘任务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