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朴初居士对"六度"的解释:"度"梵语是"波罗蜜多",字义是"到彼岸",即是从烦恼的此岸度到觉悟的彼岸。六度就是六个到彼岸的方法,也是六种通向人生成功与圆满的方法。
万行就是“修行的法门多”,万行是指对六度的实践。六度万行是修行成佛的必要途径,如果能够自始至终完成这六种功德,去除业障,就能够成佛。
六度具体指的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一般大乘佛教中,因为修菩萨道的缘故,将它定为必修课。菩萨乘此六度船筏之法,既能自度,又能度一切众生,从生死大海之此岸,度到涅盘究竟之彼岸,为大乘佛教最主要的中心教义。
法布施,是指根据众生根机不同,善巧方便,通过讲解知识、解答疑惑来帮助他人开启智慧引入正途,从思想认识上去提高。当然做到这一点必须自己就是智慧通达的明眼人,切莫做瞎子牵瞎子的事。
布施中的内因指的是无畏布施。无畏布施,是指常发慈悲心,不恼害一切众生,常与一切众生种安乐,在别人遇到困难之时,能及时给予精神上的鼓励支持,帮助别人建立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伤心失落之时能给予安慰扶助。
那么什么时候怎样布施好呢?处处可以,时时能行,不一定搞慈善活动捐款捐物时才做。如果是做给别人看的,换取一点虚名,不是真布施;发心不正,不是真布施。平时为人处世看到别人有难处,心里很难过,从心底里对别人好,宁愿多干一些,多付出一些,方为真布施。布施不在钱财上分多少,只是在诚心上有大小。
持戒,也是约束自己的行为,防止一切恶行,修集一切善行,只有持戒才能除去恶业。佛教中最简单的五种戒律是: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
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行业规则,对于国家就是《宪法》,对于公司而言就是公司的规章制度。大家都看过《西游记》吧,猪八戒中的八戒就指的是要持八种戒律,从持戒开始,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到最后才能取得真经。
忍辱也是针对自己的心来说的。古语有言“ 一念瞋心起,八万障门开 ”。瞋即恼怒怨恨之心,是六种根本烦恼之一,危害性也最大。
在《金刚经》中,佛陀是这样说的:“须菩提,忍辱波罗蜜,佛说非忍辱波罗蜜,是名忍辱波罗蜜。”那么,这个忍辱是什么意思呢?
很多人将忍辱说成当自己受到外界的欺辱时,克制自己内心的各种冲动。其实,那只是人在初期行戒的时候,对外界事物表现出的一种“自己是修行人”的态度而已。
随着人逐渐的去修行,也会对事物产生不同的看法。比如受到欺辱时,不再生出怨恨和愤怒的心。那么,这种正能量的行为,也会触动周围的人,从而改变人们对他的看法。
真正的忍辱,不是去克制自己内心的各种冲动,而是根本就没有任何念头,这才是忍辱的更高境界。有的人看见有人欺负辱骂修行者,而那位修行者根本就没有丝毫的生气的表现,于是就说这位修行者真能忍。其实,外人不知道的是,这位修行的人,心里根本就是云淡风轻。因为外界的事物对他来说,已经丝毫动不了他的心。
精进,也叫做勤。精进是相对的,用《道德经》里面的一句话,就是“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这里的上士,就是精进的人。
南传佛教中,将人在六识中的各种行为称之为燃烧。精进,就是要熄灭使六识燃烧的各种因素。《圆觉经》中有这么一句话“如木中生火,木尽火还灭。”我们的六识所受,就是木头生起的火苗。要想熄灭这些火苗,就要使自己时刻处在精进的状态,也就是不起任何念,让那些火苗没有落处。
但是人时刻都保持着与外界接触,怎么能熄灭“火苗”呢?只有让自己的心时刻保持在一种“空”的状态下,勤加守护,像地藏王菩萨那样,做到“安忍不动如大地”,才是真正的精进行为。
禅定度散乱,“禅”意为净虑,就是思维修行的意思。“定”者不更换,不散乱。我们普通人是烦恼定,妄想定,整天胡思乱想也不自觉,不修智慧,狂妄无知,却自以为聪明。有些人老埋怨自己记忆力不好,工作生活中前学后忘,为什么呢?因为缺乏定力。
《西游记》中孙猴子、白龙马即巧妙得寓托了人的心性散乱,妄想纷飞。有时孙猴子实在太调皮,唐僧只好用一用观音菩萨的紧箍咒降服他,人的心意虽然很难控制,取经还得靠他了。还有孙悟空降妖除怪时常用一个字“定”,名为定身,实为定心。
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读书做事时细细玩味方能得知其中奥妙。大凡做人做事,要想成就一番事业,没有点定力哪能行,所以要修学禅定度脱散乱之心。
佛陀说过“一切唯心造”。这里的唯心,就是指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来迷惑我们的心,也就是动摇我们的精神因素。禅定,就是要让本性所沾染的尘,全部去尽,显现出自己的阿赖耶识。
般若,也叫智慧波罗蜜,就是运用智慧达到涅槃的彼岸。上面所说的五种行为,都是为了最后的“般若”而来的。也就是说,通过修持上面的五度,达到最后的第六度——生出无上的智慧。
佛陀认为我们众生对事物都有错误的知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传给了我们“戒、定、慧”的修习法门。由戒生定,由定生慧,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般若太重要了,我们平时人做不好,事做不正确都是因为缺乏智慧,不知如何做人处事。智慧不同于知识,知识可以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得到,智慧只能通过在工作生活长期的修行中悟到,勤修六度法门就是一个很好的修行方法。一切修行法门都要解行并进,理论和实践相一致,不能徒示空言。
佛教中讲的六度,就是让自己运用这些行为,脱离苦海。六度万行,就是不断的修持六度,最终达到佛果。
因为六度万行是菩萨行,所以它的要求也很高。不过它对于一般的普通人行善净心,也是具备着很高的积极意义的。只要正确的去理解它,就不会让自己的行为出现偏差,同时让自己在很多时候,不会被外界的表象所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