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本山 兴福寺 | 禅房花木在岁月里独自沉香

作者:美虞文化 来源:常熟美虞阁 编辑:常念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余钟磬音。


常建的这首诗,将人间静雅幽深写至极致。黑瓦黄墙,深山古刹,寺院走廊回环,飞石流泉,有着江南水乡的灵秀,潭影鸟语的空灵,它写的便是常熟虞山的兴福寺。


天高云淡之际,梵音唱响之时,一叶禅衣翩然飞起,一池红鲤翩然飞起,风动影动,心却不动。惟见参天古木与日光云影倒映水中,湛然空明,心中的凡俗杂念顿时涤荡殆尽。

「兴福寺」


始建于齐梁,那个“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年代,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千百年来,它香火不断,信客众多。


悠悠岁月中,兴福寺几度废兴。寺院现存殿宇多为明清建筑,飞檐重幔,黄墙碧瓦,四周古木参天,古朴清雅,气势雄壮。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的诗篇不绝,除了常建那首千古传颂的佳作,空心亭中还镌刻铁琴铜剑楼主人题诗一首,有“半潭秋水一孤亭,留得泉声万古听”之句。


在兴福寺门前有一照壁,


或许被许多人忽视,

照壁上书四字,更是鲜为人知。

那便是——


「华严本山」


何为华严本山,

兴福寺又为何被尊称为华严本山?

那是一段鲜有人知的历史……


1918年,在那个战乱纷飞的年代,兴福古刹翻开了它千年历史中最重要的一章。中国近代最早之一的佛学院正式于兴福寺内开办,一时间吸引了众多僧俗报考入学,就是这样一片半亩方塘,云集了当时诸多闻名天下的高僧。

民国六年,也就是1917年,作为华严宗中兴祖师的月霞法师,在任兴福寺住持后,即在寺内筹备开办“华严大学”。后应慈法师秉承月霞和尚之遗志,辅佐持松法师,于民国七年,在兴福寺成功开办“华严大学预科”,这便是中国近代最早、以华严宗为主修方向的佛学院,法界学院。


法界学院坐落于兴福寺救虎阁内,学校以佛经为教材,并授予中国文学,历史,地理和算术等课程。


此后一大批的华严宗学人皆出于此脉,华严宗得以中兴,月霞、应慈法师亦被为“华严座主”,而兴福寺因此成了弘扬华严宗的根本道场。


兴福寺救虎阁新旧图影

古寺的钟声,一千五百多年来,从未停歇。


如今,我们虽然已经很难寻觅救虎阁内的那段敦敦教诲,但从这里走出的一批批学者却带着一颗颗弘扬佛法的至诚之心,将华严宗的种子洒在了海内外的各个角落,影响深远,兴福寺也因此被尊称为“华严本山”。


兴福寺仿佛像位林间隐士般,

不为虚名所累,

遁守于山林草木间,

悠游于禅悦法喜中。


岁月沉淀下的兴福寺几多风雨,几度云烟,唯一不变的是兴福寺的包容和在佛教界学人心中的地位。历代诸祖大德在此努力耕耘,或驻锡化众,或开坛放戒,或宏宗演教给兴福寺这个古老的身影披上了不一样的袈裟。



若是累了,或许可以前往兴福寺,饮一盏茶,读一卷书,独坐晨光里,任寺外高楼林立,车马喧嚣。


如一朵安然绽放于深山幽谷的兰,不求绰约明艳,不求万人竞赏,只要固守一方清风明月的山河,在禅意幽深的岁月里独自沉香。


禅房花木,一个独我的世界,无争无扰,只顾自在清宁独自的岁月蜿蜒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