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孝法师|越学佛发现问题越多,怎么办?

作者:如孝法师 来源:华人佛教 编辑:常念

在每天的生活当中,有一些细节不知道怎么落实,感觉越学佛问题越多,各种不圆满,很受打击,怎么办?”这是很多在家居士的困惑,针对此问题,如孝法师深入剖析了根源并传授了窍诀,一起来看!

如孝法师(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在事中磨练,不断“解密”

当我们发现问题很受打击时,这种挫折感是一种苦受。对于修行人来说,我们不能将之导向情绪,而要导向“一切众生都有这样的问题”,这时候便开始观了。

第一念起,第二念要观,第一念是发现现实问题,第二念把事归到理上,在法界的大背景下导向普贤愿。

有问题是好事,这是“相碍缘起”,它来障碍我们,如果我们用世间人的心态看可能会自卑,落于情绪,落于苦受。如果用修行人的心态看,就像看别人的事情一样,但并非不重视。

通过这样的对照,我们像破案一样看到轮回的证据,了解轮回在哪儿,从这里发起菩提心——一切众生都有类似的问题。这时候我们皈依三宝,要借三宝的资源、平台解决这些问题。

因为这一念发心,我们发菩提心,行普贤愿,内心处处有光明。

再回过头来看,过往这些事物都是缘起无自性的,行菩萨道是向一切众生学习请教。众生有什么问题,现在我们可能没有,可能未来有或者过去有,这就在十方参学。

于是修行和生活结合,我们只看法,不看事也不看情,内心不卑不亢。

“因事生情”通往轮回,因事障碍,我们用空性看透它,再赋予它大悲。这是我们的人生使命,也是作为修行人的本怀。在本怀上可以停留,于空性上都应无所住。

这是一个标准的系统与流程,所有的事情都可以此解密、解读和对治,最后导归到普贤愿。

我们将有感有应,积聚资粮回向给亲人、同参乃至仇人、冤亲,我们将过得很充实,超越自己的局限、命运、是非、情绪,活在生命的大光明境界中。

如何做到呢?我们要通过不断的解密,在事情当中持续地磨练。

可能在某件事情上这样用心,过了几天又疲软,突然心出疑虑:别人的眼神怎么又不对了?这时候再看我们的正念,有没有生起大悲和空性?有没有认识到,这是自己的业力所感召的呢?于是再次开始,这就是串习。

用智慧遍照,以大悲抚慰

普贤愿海好像一个大海,将生命中的所有问题全收了,让我们不必紧张,了然于心,了了分明。

所有的雪花融入到大海,大海都包容它。雪非但不会把我们冻住,反而成为自己不断往上增长的“地平线”,多么庄严!我们只需欣赏万法不共之相,即无人相、无我相,犹如慈母对独子的大悲心就会生起。

同时从法上看,伤害我们的人并非有意的,一切源自其背后的阿赖耶识。我们所经历的现象都是无人、无我的,众生陷入生命的习性很可怜。我们能真实地感受到一个人如何成为今天的命运,对十方三世一切生命的角角落落,于事于理都用智慧去遍照,用大悲去抚慰,通过生活与功德触发它,法界因此变得清净。

生命神圣的佛性,到底在哪里?虽然最初显现在念头上,但怎么样开发它呢?

如果我们善于运用它,就不自卑也不自傲了;我们会接受自己的生老病死,接受局部念头的不圆满,更加真实地去看待世界和人生。

我们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别人,知道古人没有那么伟大,未来人也没有那么卑微,未来修行才会有安乐,这是真实不虚的。

深入华严这一宏观、真实、灿烂、庄严、无尽的法界,生命才不会被低级趣味的东西一一化解,我们的心将向无尽的功德藏靠拢。就像拔河会有反制力,轮回是有反制的,不反制不得了。但如果我们认为它不得了,就会陷入被动的修行。

华严的起点很高,我们登泰山而小天下,生命即事而真,本来如此圆满。这是华严自证的修行境界,不从一个平面、一事一物而论成败,所以一切法从此法界出又回归此法界,“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生机和光明永远遍照,佛菩萨在这一生机和光明当中加被我们,护念我们,悉知悉见。我们遇到的考验是正在了过去的因缘,生命正走向一个庄严的真实境界,这一过程中在路上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