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运法师对话张仁良教授:佛教与生命教育(上)

作者:凤凰网佛教 来源:华人佛教 编辑:常念

2021年4月17日,由香港佛教“此岸-彼岸”弘法会主办,中华佛教文化院、香港观音讲堂承办,旭日慈善基金、安达国际赞助支持的名家对话系列之(四)“佛教与生命教育”,在观音讲堂举行。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西方寺方丈宽运法师,香港教育大学校长及公共政策讲座教授张仁良,凤凰卫视节目主持人曾瀞漪,就“佛教与生命教育”话题展开对话,与大家分享佛教教育和世俗教育的区别,宗教如何看待生命教育,以及探索生命教育的本质与核心。

对话现场(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以下为对话文字实录:

曾瀞漪小姐:大家好,欢迎来到名家对话系列,我是凤凰卫视主持人曾瀞漪,今天的主题是“佛教与生命教育”。现场嘉宾:宽运法师,西方寺方丈。法师您好!张仁良校长,香港教育大学校长,也是全国政协委员。校长好!

今天我们的主题“佛教与生命教育”,现在大家可能会对佛教的认知,是一个“出世教育”的感觉,如果是一般的教育,仿佛又是“世俗教育”。所以今天一开始,我想请教两位,佛教教育和我们世俗教育,有什么样不同的地方?请法师来告诉我们,您认为有什么不同?

宽运法师:在《礼记》有这么一句话:“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就是一个国家建设以后,必须从教学开始。其实教学也就是教育入手,在我们传统文化里,儒家也非常重视教育,这就一般所说的“世俗教育”。像荀子说“性恶”。孟子说“性善”。孔子说的最好,“性相近,习相远”。其实大家都差不多,这是改变习气。佛教就认为这是“贪、瞋、痴”,这就是习气。当然这有世俗的习气,像很多人“杀、盗、淫、妄、酒”,这都是习气。

其实韩愈说的也很好,他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因为我们不单是传道,这“道”是什么“道”呢?就是一般做人的道理。在儒家里“仁、义、礼、智、信”、“四维八德”,这都是做人的准则,所以儒家很重视传道。因为我们身体受之父母,但是我们人生里还要从事刚才说的“道德教育”、“技能教育”,人需要很多东西。所以传“道”,是“大道”,“大道为公”,这是道德的教育。

儒家里说,首先在道德之上的“言语”,在道德之上的“政事”,在道德之上的“文学”,这都是传道的大道。人生里有很多疑惑,还要“解惑”。我们有很多疑惑,生从何来?生去何方?老从何来?老去何方?病从何来?病去何方?死从何来?死去何方?这都是要了解的。因为出生之时,只是“人之初,性本善”,不一定了解,所以需要老师给我们解疑惑。

当然,“授业”这是技能了,以前(儒家)讲“六艺”,现在我们佛教也有“五明”,“声明、因明、内明、医方明、工巧明”。“内明”最重要,但是技能也很重要,你觉悟了,世俗社会它要生存,还有技能,你要有一技之长。当然佛教也有,在《善生经》里也强调过,他说有五种。老师有五种,学生也有五种,但这个我一会再讲。今天我觉得难得大学校长来到讲堂,因为校长在香港来说,教育大学从事教育。而且我记得2006年的时候,他们学校里就有“心灵教育”,我觉得这都是因缘,我想多点时间给校长。

曾瀞漪小姐:好的,宽运法师这样的谦虚,对于教育者来说,既要有着自己的理念,但谦虚也是教育别人很重要的一个美德。想请教一下张仁良校长,一般来说,我们在生活当中,很重要受到的教育,是要为生活有立足之本,有一个技能之所在,被认为是“世俗教育”。可是现在的教育,可能就不只是单单的,所谓的有一个技能而已。您如何来了解或如何来认知,现在所谓的“世俗教育”,你们的重点又在哪里?

张仁良教授:说重点,一句话就可以描述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是我们想培养有德、有才的人。我们可以比较,整个教育系统大概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社会教育”,就是小孩子看电视,社交媒体,学回来的东西。第二部分是“家庭的教育”,小孩子从家庭,从他的兄弟姐妹,从他的父母亲身上,身教、言教,从家庭学回来的东西。第三个就是“学校的教育”,这主要是从老师、同学学来的。

我们刚刚提到了“生命教育”,“生命教育”可以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希望可以教导小朋友,我们的小孩子,我们的同学去“认识生命”,还有“生命的价值”。第二,可以辅导小朋友,从他的生命改变、构成里去欣赏生命,去爱护他自己的生命。第三是“尊重生命”,从尊重别人,尊重他的大自然、他的环境,这是欣赏,这是尊重生命。第四是探索,从他的成长过程里,探索他自己要走的路,他的生命要走的路就是探索。我们可以大概分开四个阶段,这个生命教育。

曾瀞漪小姐:不管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统称起来的,以生命教育为重点,要培养的人是一个德才兼备之人。那么这个过程,你刚刚谈到的,让我想起来,它的核心可能就是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这是非常重要的。也只有透过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才知道生命之可贵,生命的重点之所在。

现在,对大家来说,学校太重要了,我知道你们学校本身有设一个跟宗教心灵有关的课程,当然都是要培育人们对于生命和心灵的重视,您刚刚谈三个部分,我要先请教的是,学校教育如何在这个时代,让学生更加的完善了解生命教育,你们做了哪些?

张仁良教授:我们觉得时代已经变化的很快。在我小的时候,我是小孩子的时候,我们受的教育,很大部分提到了生命教育、德教,很多是从我们父母、兄弟姐妹,从他们身上学回来的。另外我们的社会教育,那个时候我们看电视,也没有那么多社交媒体,看报纸,他们都比较正面的。现在环境也在变了,我们看着社交媒体报导新闻,有的时候小孩子不适宜看得太多。

还有我们的家庭教育,现在我们的家教,第一、兄弟姐妹比较少,他们的互动很少。可能现在他们的父母,也可能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教导他们的小孩子。所以如果小孩子越来越少的话,现在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到两个,父母对他们很宠爱,宠爱的后果就是宠坏。所以现在很多生命教育,我们提到以前从社会、家庭、学校的生命教育,现在有这样的学校,老师的角色是比较重的。

曾瀞漪小姐:学校老师担任的角色,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是因为家长也很忙,所以把责任或者把希望说,我管不了你,交给你老师了,老师来管就好了。但老师自己本身也是能力有限,因为他也是一个人,他要面对的学生也很多,在这个时候,你们如何去理解家庭跟学校的关系?

张仁良教授:我们作为“教育大学”,也作为香港一个最大的老师培训教育的一个机构,现在估计大概全香港70%的老师是我们学校毕业的,我们大学毕业的。占的比例是幼儿园、小学的比重比较重、比较多。中学,我们就要占班的,是集中在初中。不过我感觉如果生命教育,在基础教育那部分做得好的话,小孩子长大后出现问题的机会就会比较少。

怎么去制定一个好的生命教育?不单单是我们大学,希望可以帮香港的中学、小学、幼儿园推动生命教育。我们从几个方面出发吧!第一,每一家学校,他们可能要求不一样,他们的校本都不一样。所以我们要根据学校的要求,他们的校本来设计他们本身的生命教育。

而且我觉得生命教育还有一环,就是单单去推动小孩子生命教育的认识、认知不足够,家长是很重要的。怎么去把生命教育的一部分,把家长带进来,跟小孩子一块去学生命教育,一块去对生命欣赏、认识,一同一块来做,在里面的互动我感觉是蛮重要的。第三,怎么去推动我现在的学生,就是未来的老师,做一个生命教育的,在香港中、小学生命教育的推动员。从过程里面,他们自己也学到生命教育,所以我们做的是三个部分。

开始的时候,我们作了一个比较大的一个调查,我们发了两千多份问卷,问家长、小学、中学的校长和老师们,他们觉得香港的学生哪一种品德,哪一种价值观是最重要的。我们把前十个最重要的价值观拿出来,每一个价值观我们制作了一个动漫片、卡通片,短短的卡通片,用比较有趣的方法去画出来,大概三分钟。但是我们挑了,我们可以猜得到,最重要的品德就是尊师重道、孝顺、尊重别人。

在每一个品德,我们挑一个历史人物出来。历史人物里面,有我们中国的人物,也有西方的人物。每一个人物,我们做一个三分钟的动漫片,也配英文、广东话、也有普通话。小孩子可以去看那个人物,三分钟的表现,他的特质、他的品德出来。要让小孩子学得有趣,慢慢的他们接受这个学的方法。不用考试,不用看书,但是看动漫片。反正小孩子回家都是看动漫片。

第二方面,我们做了两个比赛,就是教案的比赛,分了六个部分的学科,都是做生命教材,生命教育的一个比赛。我们现在收了154个教案,也会做个评审、评分,做得比较好的话,我们都是一样,给他们改一改,放上网,供全香港的小学、中学老师,他们免费可以使用的。

曾瀞漪小姐:就是现在在教学的方式,应该就是适应现在社会的变化,更加的可视化,以前我们可能更多的是用文字教学,现在更多的是视觉的教学,让孩子们更能够透过这种视觉,接受我们要传达给他的教育的理念在里面。

张仁良教授:我当了教育学院、教育大学校长,大概第八年了。我刚到任的时候,我们作了一个一系列的中国文化、中国历史的动漫片,也是一个,这是第二个了。我们做第一期的时候,也是做十个,里面有屈原、有孙中山、有蔡元培,或者是五分钟到六分钟的动漫,也是三个语言。有教案、有工作纸,我们放上网,免费给香港的小学生去看。我们短短三年,有七百万个“view”(收看人数),点击率七百万。所以说,很多小学已经都用来做教材。

第二、小学生回家也会看,如果不是的话,没有七百万个点击率。所以动漫,我觉得是很成功。动漫成功的元素,是要写得有趣、讲的有趣。小孩子反正回家就是看动漫,为什么不看我们为他们准备的动漫?看书是很重要,我承认看书重要。不过今天要小孩子,要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的话,我们要动动脑筋,我们要找一个跟他们可以沟通的方法,我想动漫是一个可以考虑的一个方向。

曾瀞漪小姐:非常好的一个方向,同样的在佛教的教育当中,现在利用动漫来做教育也非常的普遍,也都是要通过这样的形式,来传达佛法对于人们的帮助是吧?

宽运法师:其实佛教它讲“契理契机”,“契理”就是与佛教相应,“契机”就是与当下相应。因为时代进步嘛!你看我们科技的发展,从蒸汽机这个年代,再到电力的时代,再到集成电路的时代,现在到人工智能的时代。其实与时俱进非常重要,这个动漫也就是与时俱进的一个产物。刚才说了,要有兴趣。其实佛教就说了,首先作为一个老师的有五个条件,第一要“善(顺)法调御”,“善(顺)法”就是你适应学生,每个学生特质不一样。“善(顺)法调御”,就是适合他的方法,我觉得“动漫”就是其中的一个方法。

当然佛教还说“诲其未闻”。老师还有一个责任,他(学生)没有听过的,没有见过的,你有责任去教导他。第三点,他说“教他令善易解”,把这个东西,你教会他。如果他不懂,你教了还是没有用,让他理解这个“义趣”,这也是一个条件。接着他说“示其善友”,让他怎么结交朋友呢?结好的朋友。人家说“如入芝兰之室”,让他选择,这也是老师的责任。

最后一个,老师责任也很大,你教他的时候,不能保留,不遗余力,倾囊而出。佛说这个五个条件,就是你和学生建立正常关系这样的一个条件,因为以前没有学校,都是来自于寺庙。当然佛教说寺庙是个“觉悟的教育”,让他觉悟,传道、授业、解惑。还有一个“榜样”的力量。榜样很重要,老师就是最好的一个榜样。因为我们说,家庭教育来自于父母,学校(教育)来自于老师,当然到社会那已经是一个染缸了。

首先家庭教育很重要,为什么?我们的价值观多数来自于父母,特别来自于母亲。我们价值观的培养,宗教信仰的培养等等,都是来自于母亲、祖母和外祖母。另外,就是学校了,言教很重要,身教更重要。佛教说“能说不能行,国之师也”。你能说但你做不到,那你也不错,是国家的老师。他说“能说还能行,国之宝也”,因为这个榜样,非常、非常重要。其实佛教有很多“善(顺)法调御”,用不同的技巧、不同的方便,佛就是这样,他用了种种的比喻、种种的善巧、种种的方便。他是教导众生的时候,是用很多的“权”,“权”很重要。

佛就是对一个“十法界”,也就对“九法界”的一个教育。佛对于菩萨的教育、对于罗汉的教育、对于缘觉的教育,对于天、人、修罗、地狱、饿鬼、畜生,他是对十法界的教育。当然,迷了就是众生,悟了就是佛。他让你觉悟,所以我们经常说“觉、正、净”。“觉”就是觉悟了,“正”就是你有正确的思维,“净”就是你能有老师清净,你也清净。所以我们说佛、法、僧,“佛”就是觉悟者,“法”就是方法,“僧宝”它是代表着净而不染,觉而不迷,这个很重要。

所以佛教来说,它是一种觉悟。因为我们很多人可以管好自己的家庭,自己管好自己的财富,自己管好自己的朋友,都是很能经营。但是佛教说,很多人不能管好自己的生命。我们最重要的东西,没有管好,一般人都是人出生我出生,人读书我读书,人工作我工作,人结婚我结婚,人生儿育女我生儿育女,人老我老,人死我死,这样的生命没有管好。所以佛教(教我们)如何把生命管好。

当然了,技能的教育也很重要,因为我们要谋生,要生存。首先就是一个生存的问题,温饱的问题,我们开始储钱了,建立刚才所说家庭的问题。有了家庭生活得好一点,追求名、追求利、追求权力,就追求,佛教说这是一般的追求。佛教有更高的追求,像我们以前都说要“立德、立功、立言”,这有“三不朽”。但是佛教说,你应该有更高的追求。“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首先是一个人格的完成。你从“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这是个基础。首先从家庭要做起,接着就是学校做起,再到社会去,慢慢去做。从好人、贤人、圣人、罗汉、菩萨到佛,你一路的觉悟。

曾瀞漪小姐:法师刚刚谈到的,佛法是一个“觉悟的教育”,觉悟的教育就是让人们不要随波逐流。所以在佛陀的指引之下,有“法”来告诉我们这个方法,所以“僧”,像法师这样的“僧”的榜样的力量,就特别重要。

回到我们世俗的教育当中,老师是一个榜样非常重要的力量,问题是现代的社会对老师的要求很多。校长,您的学生要教育出的这些,去教育别人的老师,那么这些老师们要出社会之前,遇到的困难或者是困扰是什么呢?现在社会真的是挺难的,学生很难教。

张仁良教授:我感觉我们当老师,一句话就是“以生命影响生命”,这句话是很重要的。我跟我的学生老是讲,当老师不单单是一个工作,要有一个“心”才可以当老师。当老师是一个很重要的责任。

曾瀞漪小姐:我认为不只是重要,是“神圣”。

张仁良教授:对,“神圣的责任”。所以现在当老师的话,实际上我们整个社会对他的要求、对他的期望是比较高的。

曾瀞漪小姐:正因为一个好的学校、好的老师对于学生的影响,不只是此时此刻当下,还有未来那条路。所以呢,现在的社会就是这样的,我如果能够让我的孩子进到好的学校,他认为好的学校,一定是有更好的老师在那里。进了好的学校,如果遇上那么好的老师,我孩子一辈子就会那么顺利了,就会变成人上人、龙上龙、凤上凤了。是不是这样的?

张仁良教授:我感觉“起跑线”,我个人不太认同。因为我的出生地,我的起跑线是很后的。我都没有考过第一,也没有考过十名以内,也没什么压力。可能就是没什么压力,可能没有考得很前,不过也是这样过了。

不过最重要,小孩子要有一点,我感觉是要培养他们的学习,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我感觉未来那一代,他们不停的学习能力很重要。因为社会每天在变,如果我们学了一个手艺,学了一门专科,老是不变的话,你的专业,可能未来就没什么用了。所以我感觉就是,我们英文讲lifelong,learning,每一天在学、不停在学是很重要的。

拿我来做个比喻,我的出身是金融教授,我上一份工作是商学院的院长,我来当教育学院的校长以前,没有上师训的课程,没有培养过任何的老师。所以我当校长那一分钟开始就在学,就去问我的同事“师范”是什么?课程是怎么去弄的。然后到中学、小学,每一次到中学、小学的时候,我就跟中学、小学的同学、老师们去谈,跟他们学。这个很重要,所以当了校长以后还是要学。

曾瀞漪小姐:校长说的这一个终生的学习是一个人最重要的。而成不成功这个事情,不是在于我们刚刚谈到的所谓起跑线比别人要好,比别人要高。终生学习是能够做一个真正的人,也就是我们今天谈到的“生命教育”这个问题。

张仁良教授:我们小的时候有个故事是“龟兔赛跑”,如果起跑线很前的话,如果跑的好慢的话,后面起跑线很后,跑得很快的,也会跑上来了,所以起步线我觉得是可以打破的。

曾瀞漪小姐:对,我非常赞同。就是今天在起跑线上面,你幼儿园进到很好的幼儿园,你小学念好的小学,并不代表出社会之后能够成功做人。即便是你在某个阶段是人上人,我们所谓的成功人士、所谓的富豪,某个时候,它可能很快就跌下来了。因为他对于生命教育,作为一个人的基本,可能没有那么清楚深刻的认知。

张仁良教授:我们刚刚也提到一点,主持也说到了,“有德有才”这个也是很重要。不过我感觉,我个人的经验来说,我们希望我们的学生,我们希望下一代,每个人都是有德有才,这很重要。如果“德”跟“才”两个方面,我个人认为“德”比较重要。希望我们最少每一个学生,我们下一代,每一个德育,做的最少有一个底线,最重要有德。有没有才啊?“才”的话,如果他努力的话,就可以学多一点才能,不努力的话就学少一点,不过这个“德”不可以放弃,这个底线一定要在那里。有德有才,德是比才更重要。

曾瀞漪小姐:现在这个社会,校长您教了那么多老师出来了,您觉得这个社会,现在对于“德”、“才”的认知方面有所转变了吗?您对于推动以中国的历史人物,或者是西方的历史人物,以德为主的这些动漫来教育学生,然后再出来教育那些小孩子。你觉得这个社会观念,对于“德”、“才”之间有没有转变了?

张仁良教授:我希望有吧!譬如说,做个比较简单的比喻,“才”,就是我们在上课,中文、英文、数学、科学,这分数如果学得好的话,你会进好的中学。如果你科目分数高的话,可以进好的大学,可以进一门你比较喜欢的科目。比如说,一些香港的家长,很喜欢、很希望他们的孩子进医学院当医生,所以这是个才吧,专才。不过问题是“德”,所以我们刚刚提到的生命教育,主要是德育的培养,培养他们成为一个好人、有用的人。

曾瀞漪小姐:就是有些人在学校的成绩是很好的,但不代表这个人的德行是很高的。好,我再回到从教育大学本身来说的话,您如何去判断您的学生,这个德育是不错的?我记得以前我们念书的时候,每一年的颁奖会有“德、智、体、群、美”,我是拿德育冠军的。我的德育是一百分以上的。好,我要讲的就是说,从一个就您自己学校本身来说,如何判断学生的德是不错的,有什么评分的标准吗?

张仁良教授:在香港,所有的中、小学他们的目标,就根据你刚刚提到的“德、智、体、群、美”,有一些学校因为有宗教背景的,再加一个“灵”,灵性的灵,有五个到六个的目标。所以总体来讲,香港所有的中、小学,包括幼儿园,他们都朝这个方向去发展,这五个“德、智、体、群、美”。第六个可能是有宗教背景的办学团体,这个就是我们的总体的发展方向。所有的学校都是这样的,不过问题是,怎么去在课程里面表现这五个目标,还是六个目标,它的发展方向,可能那个比重是哪一方面的?

所以我们刚刚提到的,我们的生命教育的希望可以把“灵”的部分,可以推得比较前一点,推广多一点。而且希望再把生命教育的元素,也可以放进其他的学科里面。譬如说,像中文科、英文科、数学科,可能有一个题材也是跟生命教育有关系的。所以如果这样的话,就不是单单一个生命教育一门课,而是把生命教育融入到其他的学科里面。小孩子学中文也可以学到一点生命教育的、德育教育的一个教材,这是我觉得比较理想的。

曾瀞漪小姐:能不能举例,比如说像“自然科学的教育”,它就不是只在实验室里面,它可能到户外去看到大自然,尊重生命,这就是一种生命教育。

张仁良教授:尊重一些环保,爱护大自然、尊重大自然,尊重其他的动物、植物的生命,也是我们生命教育的一环,很重要的一部分。

曾瀞漪小姐:您刚谈到这个“灵”,在有些宗教学校里面,它是一个评估的标准。但是在你们学校,你们也有灵性的课程,希望能够培训这方面。但灵性这个东西,我自己觉得是无形的,如何去把它体现出来呢?比如宗教来说,我待会再请教法师,如何去体现这种灵性的修养。然后校长您先说说,在学校里面,您的灵性如何去评估它的标准。

张仁良教授:我们没有一个标准。不过我们有几个想法比较简单,因为我们是课外的课程,不是一个学科的课程。第一、我们觉得,可以从服务学习,给学生一个机会。譬如做义工,去从帮助别人,去学会怎么去尊重生命,去认识其他的生命,尊重生命。

第二方面刚好提到我们的生命教育,是推广给我们中、小学的。我会训练我们的学生,这是为未来的老师作为一个推动员,去中、小学跟他们小朋友们,推广生命教育,介绍为什么我们要学岳飞、郑成功等人物,他们为什么这么重要。所以从整个推广过程里面,我也希望我的学生可以学到这个生命教育。

曾瀞漪小姐:我的理解就是,听起来像是把“小我”这个自我的部分更加的淡化,而要更加重视“大我”,就是社会整个国家大环境等等之类的。那么从宗教来说的话,法师,想请教的就是从宗教来说怎么看生命教育?是不是我们最终要去除“我执”这一块,是不是跟生命教育是有很大的关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