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明法师讲《心经》 之 什么是般若心

作者:慧明法师 来源:宁波金峨寺 编辑:常念

什么是般若心

——慧明法师讲《心经》



全文字数:2069字

阅读时间:约7分钟



首先讲经题“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简单的说“般若”翻译成中文就是“智慧”。“波罗蜜”就是“到对面”,那么很多地方翻译成“到彼岸”,就是从这个地方到那个地方,从此处到彼处。“多”是印度梵音的拖音字,就象“你好啊”的那个“啊”字。


“般若”为什么不直接翻译成“智慧”呢?因为翻译经典中,有个规矩叫“五不翻”。象“般若”是因为它的意义深厚,其涵义宽广程度无以用“智慧”来简单概括,为了尊重“般若”这两个字,所以不翻译。


“智慧”在佛教的典籍当中就是“拣择”。佛教的专有名词叫“慧解脱”,有了智慧才能够解脱烦恼,象很多绳子把我们绑在一起了,要有智慧才能够解开,因此叫“般若”。

当然,它还有其他方法也可以到彼岸的,其中有布施波罗蜜、持戒波罗蜜、忍辱波罗蜜、精进波罗蜜、禅定波罗蜜,最后是般若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这五种波罗蜜必须要有般若波罗蜜。如果没有般若波罗蜜,它的禅定是邪是正不能分辨;如果没有般若波罗蜜,它的忍辱是正是邪也不能分辨;它的布施、持戒和精进也是同样的道理。


因此,佛教经典当中讲“般若波罗蜜”有专门的大篇经典,有《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简称《大般若经》,为宣说诸法皆空之义的大乘般若类经典的汇编,唐玄奘译,共600卷。)《大智渡论》则专门解说《大般若经》,都是注重般若波罗蜜的。


从此岸到彼岸,必须要有智慧。也就是说从苦的一面要到快乐的一面,从烦恼的一面到喜悦的一面,从沉重的生活一面到轻松的生活一面,都是需要有智慧的。不过,那样的智慧不是生在天上,也不是生在地下,而是生在我们的心灵当中。这部经典专门是来阐述般若波罗蜜心的经典,所以简单称为《心经》。


什么心呢?不是布施心,也不是持戒心,也不是禅定心,也不是精进心,也不是忍辱心,是智慧心。专门来说明我们的人心需要一颗智慧的心,才能够到彼岸。这颗心如果没有智慧,生命不会阳光,快乐不会到来,烦恼永远的纠缠,患得患失从来不会放开,所以佛经当中,不管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还是《大般若波罗蜜经》,还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离开了这个心,都无从说起。“心”是第一要务。这个般若波罗蜜多的心怎么生起呢?就是从我们要讲的经典当中开始。

可能有人要问:师父,那我们现在是什么心?那我问问大家,我们现在什么心?笼统一点的说,是凡夫心。那凡夫心是什么心呢?贪心、嗔恨心,愚痴心,叫做“贪、嗔、痴”。这颗心在追逐着生命以外的“财、色、名、食、睡”。“财”就是我们物质上的金钱、财产、不动产;“色”就是男男女女;“名”就是我们的面子;“食”就是好吃好喝;“睡”就是懒惰、贪睡、不早起。我们凡夫的心卷入“贪、嗔、痴”漩涡,在这里头像海螺一样“嗟嗟硼壳来,一睡一千年”。“财、色、名、食、睡”在佛经中的描述的叫做“地狱五条根”,也就是说要生到地狱里去的。凡夫追逐的就是这些东西。用什么去追逐呢?就是凡夫心。如果这种心不淡薄的话,人要想快乐无从谈起,因此,释迦牟尼佛教导我们,你要想快乐,真正的生命要得到清安、喜悦,你就应该要有一颗般若波罗蜜多心。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中的这个“心”字,好多法师的解说可能与我不一样,有的会把这个“心”字解释成什么呢?解释成这部经是所有经典的中心,好象树心一样的心,是所有物体的中间、中心、精髓、精华。我认为这种解说不对,所有的经典在我们的眼里都是精华,难道《金刚经》不精华吗?《妙法莲花经》不精华吗?《解深密经》不精华吗?所有的经典都是中心,只要把一部经典学透,学明,理解,接受,然后持之以恒的去训练自己的心,这部经典就是精华,就是你生命的中心,就是所有经典当中的中心,我们要肯定一切的经典都是释迦牟尼佛的精髓。

我认为,《心经》中讲到的“心”字毫无疑问就是智慧之心——它直接指向我们一天到晚、举手动足、开口讲话、眼睛一眨一眨的那颗心,在我们中枢神经当中指挥着我们生命的这颗心。要求我们训练起来,把这颗心演变为、锻炼成有智慧的心。这就是经典里面所要给我们阐述的内容,因此称它为“经”。


什么叫“经”?大家平常说的一句话叫“经得起考验”。考验是时间和空间的问题,要经得起考验才称为“经”。你经不起考验怎么能称为“经”呢?第二个叫做“经久不衰”,这是时间问题。什么叫“经”?长时间里,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它都不会衰弱,处于经常、常态。那么从这两个词语当中,大家应该可以理解什么叫“经”。

在案例当中,“经”字有那么几种含义,第一种叫做“契”,契合的“契”,默契的“契”,它可以跟佛的心默契,也可以跟我们凡夫的心去默契。第二种意思它叫“涌泉”,一旦你学习了这个经典以后,生命当中的智慧就会象泉水一样自动的冒出来。还有一种意义叫做“贯穿”,因为佛说的一句话,可以通过时间空间来考验,然后把一句一句的话象穿花朵一样把它贯穿起来。还有一种意义叫做“绳墨”,什么叫“绳墨”?象我们这张台子,它是通过木工用一个木斗和卷在里面的绳子,木斗里面是墨汁,绳子穿过墨汁一头固定在木材的一端,另一端用手弹拉一下,在木材上就留下了笔直的一条墨线,然后木工用器械沿着这种墨线可以把木材锯成方方正正。经能使人端庄、正直、清净,有这些意义的存在,因此也叫“经”。


也就是说,你学了这部经以后,让自己的这颗心可以有规章、有规矩。你看了经典以后,可以把一颗凡夫的、歪曲的、腐烂的各种各样的心锻炼成一颗纯正的、阳光的、象明灯一样的有智慧的心。这部经被比喻为有绳墨的效果和功能。因此“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为“心经”。


“般若”是一个人希望成为一个菩萨的重要的指南和明灯。菩萨按照佛教的要求,要有六度修持。“般若波罗蜜”也叫“般若度”,也就是“波罗蜜”也可以称为“渡”。渡就是通过的意思,也就是一条河,你可以用木筏、或桥梁,从这里走到你想要抵达的对面,因此波罗蜜可以翻译成到彼岸,也可以简称为“渡”,也是我们渡众生的渡,渡船的渡。有般若的心才能够渡自己那颗众生的心,有般若的智慧才可以渡自己周围靠近的芸芸众生,因此叫做《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作者:释慧明

摄影:王涵、梁博

编辑:王小痴

校对:金峨小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