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优婆塞为佛及僧,办诸餐具,种种备足。其食甘美,有三德焉。一清净德,谓精洁无有荤秽。二柔软德,谓柔软甘和而不粗涩。三如法德,谓随时措办,制造得宜。
凡调和饮食之味,各有所宜,无出此之六种。虽进修道行之人不尚于味,然滋益色力亦由于此,所谓身安则道隆故,有六味之须也。
一淡味——淡者,味之本也,能受诸味故。
二咸味——其性润,能滋肌肤故,调诸味必以盐为首。
三辛味——其性热,能暖腑脏之寒故,味之辣为辛。
四酸味——其性凉,能解诸味毒故,味之酸为酢。
五甘味——其性温,能和脾胃故,味之甜为甘。
六苦味——其性冷,能解腑脏之热故,味之冷者为苦。
一碗斋饭,三德六味
饮食中具有三德六味,是佛门斋饭的基本要求,其意义主旨并非在“吃",而是在“德”。
所谓“法轮未转,食轮先转”。
世间人为一方、为一家、乃至只为一人操办饮食,佛门寺院十方来十方去,斋饭不为一人一家一方,而是为广大有缘人而做,所以结的缘自然多而广。
旧时佛门丛林有句话说:
“金衣钵,银客堂,珍珠玛瑙下厨房”
说的就是“大寮”工作的重要性。
如法地办造饮食,不但自己能累积无量福德,也能助人修行精进。
吃了三德六味具足的斋食,能令人五脏调和、身心安适、神清气爽。
不论是念佛、禅坐、观想,还是经行、持诵等,都能日见其功;相反的,不良的饮食,有可能间接造成修行上的障碍。
因此紫柏大师警惕在“大寮”工作的人,典座时要如法如仪:
不可吝于供养
不可铺张浪费
不可心不在焉
不可轻浮随便
不可脏乱不洁
“三千诸佛皆出在厨中”,在大寮典座的人如果能使饭菜三德六味具足,则内足以摄心自修,广结香积善缘;外足以助人延慧,日见修行进益,日后必定能以此功德入如来地。
图文/凤凰网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