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运法师对话屈颖妍:从“六伦”关系看家庭价值观之建构(上)

作者: 来源:凤凰网佛教 编辑:常念

近日,由香港佛教“此岸-彼岸”弘法会主办,中华佛教文化院、香港观音讲堂承办,旭日慈善基金、安达国际赞助支持的佛学与人生智慧系列之(二)——从“六伦”关系看家庭价值观之建构,在观音讲堂举行。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西方寺方丈宽运法师,资深媒体人屈颖研,资深媒体人杨子矜,就“六伦”关系看家庭价值观之建构话题展开对话,分享了从佛教的道理中如何处理和提升人际关系、家庭关系。


文字实录如下:

主持人杨子矜小姐:Hello大家好!欢迎大家收看我们这个讲座。大家都知道,在疫情下,我们对家庭有更多的关注,从而呢,家庭关系、人际关系,亦都成为现在社会讨论的一个焦点。那么,今天在因缘结合之下,就有这个讲座的诞生了。今天很开心为大家请来的是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西方寺方丈宽运法师。

宽运法师:大家好,阿弥陀佛!

杨子矜小姐:还有我们的资深媒体人、专栏作家屈颖妍小姐。

屈颖妍小姐:大家好、大家好!

杨子矜小姐:等一下我们会进行对谈,让我们从佛教的道理中,怎样去提升对人际关系、家庭关系的修为。其实方丈法师,我知道“六和”讲的都是人际关系,那可否和我们说说什么叫做“六和”呢?

宽运法师:其实佛教非常重视人际关系,我们每次传戒的时候说“僧集否”、“僧已集”、“和合否”、“已和合”。就是要“和合”,只有“和合”的关系,我们才能做很多事情。所以佛教讲“六和敬”,首先,“身和”就能同住,“口和”就无诤,“意和”就同悦,“见和”就同解,“戒和”就同修,“利和”就同均。从“六和”开始,只有和合了,我们每个人要跟自己和,要和其他人和,和大自然还要和,跟有情也要和,佛教讲的就是重视“和合”关系。

屈颖妍小姐:法师,我们听闻,佛教有一个叫作《善生经》,里面有讲到“六伦关系”,那么这个“六伦”和“六和”有没有关系呢?

宽运法师:有关系的。首先他说一个人,一个善男子、善女人要从“善生”,“善生”就是一切从善开始。佛教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首先人要从“善”开始,“善”首先要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当然,如果“五戒”还要不饮酒。但饮酒是“遮戒”,首先要做到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这才是善男子。

屈颖妍小姐:现在很多人都饮酒,怎么办?

宽运法师:但是酒,它是“遮戒”,它是粮食做的,没有生命。但你过量了以后,你行为上就失控,所以佛教说要控制自己。

屈颖妍小姐:对、对、对!但是“六伦关系”又是什么来的呢?

宽运法师:我们中国人讲“五伦关系”,先有天地,后有男女。有男女就有了夫妇,有了夫妇,就有了父子、兄弟,君臣、朋友,种种的“五伦关系”。佛教是在“五伦”基础之上,其实佛教讲的是“六伦”关系,他比较立体,他说东、西、南、北,还有上和下,这六方的关系都要处理好。

屈颖妍小姐:啊,那是不是每一个方向都有指定的一些意义?东边是什么?

宽运法师:当时有个名叫善生的人,听了他父亲的话,他很听话,父亲让他拜,他早上沐浴更衣以后就东、南、西、北、上、下都拜。拜什么他也不知道,他父亲也没有讲,是个婆罗门,没有内容,他就听话。佛就说了,要给予他内容,但这个内容是有条件的。

他说东、南、西、北、上和下,东边比喻什么呢?东边比喻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南边比喻老师和学生的关系,西边比喻夫与妻的关系,北边比喻亲族的关系,下边比喻雇佣的关系,上边就是宗教(僧与俗)的关系了。

屈颖妍小姐:这样就“六伦”了。

宽运法师:“六伦”的关系。

杨子矜小姐:我们看见“六伦”呢,这个《善生经》里面还有讲到“四结行”,“四结行”又是什么呢?

宽运法师:“四结行”,刚才不是说了嘛,我们自己不能去醒悟。善男子,就是你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这就是“四结行”。这是一个善男子、善女人必须做到的,你做不到这个根本就不行。所以这个“善”一定要从自己做起,这是我们身体的行为。

屈颖妍小姐:所以中国人有句话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第一就是“修身”是吗?那么我们怎么样“修身”呢?尤其是现在这个现代社会,那么多手机的影响,那么多人的影响,或者那么多媒体的影响,我们怎样可以自己修身或者教我们的下一代修身?

宽运法师:佛教说身、口、意。“身”就是身体,身体就要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就是从身体的行为。“口”就是不妄语、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就是口业。“意”业就是没有贪、没有瞋、没有痴。身、口、意都要做得好。但是控制我们的是我们的心,“佛说一切法为治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需一切法”。其实佛教就是“心法”,因为我们“心如工画师”,都是“唯心所造”。身体的精进不是真精进,心的精进才是真精进。从哪里做起?从心做起,心影响我们的行为。

屈颖妍小姐:所以我们做父母,首先要自己做好自己!

杨子矜小姐:等一下我们都会详细讲下家庭关系,比如说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什么都有,那么我见《善生经》里面还有一个叫作“四处”,“四处”又怎么解释呢?

宽运法师:“四处”就是我们一个精神上的,因为人分为“身体”还有“精神”。首先一个人,“道当少欲、多欲非道”。欲望要少,欲望驱动着我们,迷失了我们本来的这种心性。所以我们现在就说,迷了就是众生,悟了就是佛。其实主要是欲望太多。第二是什么?我们有时候瞋,“瞋”就是别人好了,我们自己心里头难过、妒嫉。

杨子矜小姐:憎人富贵啊!

宽运法师:对,这也是现代人的一个问题。另外就是恐怖,我们很担心,例如社会事件的时候,一看到口罩我们就恐怖,是不是?就引起了我们内心的那种恐惧。或者我们担心死亡,我们怕黑暗,我们需要光明。所以,佛教让你不恐怖,“远离颠倒梦想”。另外,我们很多时候疑惑,“疑惑”就是对真理不了解。佛教说觉、正、净,首先“觉”,觉而不迷。“正”,正而不邪。后面是“净而不染”,这是一个境界。

屈颖妍小姐:哇!好厉害啊!

杨子矜小姐:但是有时我们都觉得,譬如我们不可以贪、瞋、痴,不要有太多怨气。但现在这个社会真的有很大的怨气。屈小姐时常都有很多文章,都是去评论一下(社会怨气)的,那怎么样才可以做到平衡呢?大和尚。

宽运法师:佛教说身心无忧、身心自在。要从“少欲知足”开始,欲望太多以后很难满足。另外,我们要闲静,不能喜欢太多的聚会。还有就是我们自己不知足,其实我们很多烦恼,就是需要和想要拿不到平衡。其实需要的很少,想要的太多。

屈颖妍小姐:对!想要的太多。

宽运法师:另外,我们比较得太多。我们老是比较,不是和我们以前比较,老是跟好的比较。所以现在很多人烦恼了,怎么烦恼啊?有宅的忧宅,没有宅的还忧宅。香港住的问题很重要,有房子的想大一点、多一点,没有的就想拥有。所以,怎么拿到平衡?这政府有责任,社会也有责任,我们自己也有责任。这是属于共同的责任,这是共业所感。

屈颖妍小姐:刚才法师讲到,我们很多人都是想要和需要其实是差很远的,或者我们喜欢和人家比较,不是和自己比较。尤其是我们做父母的,尤其这个年代很喜欢比较,你有小朋友的话,你见到隔壁的那个(小孩),咦!进到大学了哦!你这个还不行,或者是成绩差一点。很多比较,我们怎么去控制这种比较的欲望呢?

宽运法师:其实,佛教有很多好的例子,就是让人家如何达到平衡。因为我们这个世界每个人都不一样。每个人,假如现在好,因为他前半生的努力,多生多世的累积。可能这样的人又不一样,现在不好,他可能是前半生的努力不够,多生多世累积的善因善果不足。但是就要求了他,佛教说“如是因,如是果”,你没有种因就想要这个果,那是不行的,佛教一切都讲因果的关系。

屈颖妍小姐:所以我们有时候,刚才子矜姐都说了,我常常都要写很多文章去讲现在的状况。好像整个社会有很多的怨气,很多年轻人都有很多怨气,但是我又觉得,我们是不是应该要换另外一种心态。是不是可以努力做好自己,去改变它,将自己变成一个这个世界的人。好像佛家所讲的,你自己都可以成佛的。

宽运法师:佛教讲担当精神。我们有四大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地藏菩萨。地藏菩萨就是大愿,普贤就是大行,观音菩萨就是大悲,文殊菩萨就是大智。一即四,四即一,我们每个人都有这种智慧。佛教说一切众生都能成佛,只是因为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都有如来的智慧德相,其实每个人都有这个智慧,但是我们现在都是外求,没有反闻自性,自己的能量没有把它发挥出来。

屈颖妍小姐: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成佛的。

宽运法师:都可以成佛的,众生可以成佛。

杨子矜小姐:成佛的中间都要经过很多的修炼。那么我看到还有一个叫做“六损财”,这个又是怎么样呢?“六损”是哪六损呢?我们都要知道。

宽运法师:其实,佛教说一个善生,家庭要过日子,你要好好过日子。佛教都有“八正道”,你要有“正业”。“正业”,首先你不能去天天喜欢喝酒,喝酒就损财。也不喜欢人们去赌博,老是去赌博,不务正业。也不喜欢你放荡不羁,天天游荡,不务正业。也怕你迷于逸乐,我喜欢做什么,我迷了,玩物丧志。

有时候“恶友相得”,朋友很重要。佛教里说了,你找的什么朋友?有四种朋友。有的是“有友如花”的朋友,“有友如称”的朋友,还有“有友如山”的朋友,“有友如地”的朋友,后面两位就是好朋友。如花的,花开就是朋友,花落就不是朋友,这个不是好朋友。另外还有“称”就是天秤,每天都要衡量重量,这个不是好朋友。所以,我觉得选择朋友也重要。

另外就是懒惰,我看子矜一天也是很忙碌吧?我看你也是啊!听说你一天休息时间很少,是吗?有的时候只有四、五个小时的睡眠,每天要写几份专栏,又做视频,还是自己独立去做,你也是个很能干的独立女性,这六种(损)与你没关系。

屈颖妍小姐:谢谢!谢谢!

杨子矜小姐:现代的社会,大家都崇尚喝喝酒,喝杯红酒啊什么之类的,还有游戏,每个人都玩手机。“放荡”这个词语,可能有些人都喜欢(喝酒),可能有些收敛了,但都会去一些喝酒的地方,比较放松,不至于放荡的。那么这些(喝酒)应该如何衡量,或在现在的社会演绎呢?大家要怎么样去理解呢?

宽运法师:其实酒,佛教说它是个“遮戒”。酒是粮食做的,它本身没有生命,只是你喝了酒,醉了以后,迷失了你本性,但是适量的,在家人适量的喝点酒也是可以,为了身体,为了应酬,但是不能过量。

佛教都有个“度”,这个“度”很重要。当然,很多人喜欢赌博、喜欢游戏。游戏也是一样,娱乐可以,或者你把它作为终身职业也可以,好过每天你沉迷在这里头,不务正业。我们中国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我看你很多关注这些家庭,如果子女是这样,每个做父母都会心痛,你说是吧。

另外,“恶友相得”,选择朋友选择不慎,这也不行。当然懒惰是不行的,你怎么看?我觉得你也是专注(手机),佛教虽然是古老宗教,佛教讲契理契机,你有什么样的看法呢?

屈颖妍小姐:我觉得香港人,其实现在,尤其是现代社会,最难做的就是脱离手机。无论是小朋友玩打机也好,或者我们大人工作也好,有时候真是工作需要拿着手机,我们怎样去控制自己和手机的关系,我觉得这个是我们最大的疑惑。

宽运法师:听说人已经上瘾了,一天看手机,有人做了一个比较说有人300-500次。人家说不见了太太没关系,不见了丈夫也没关系,不能不见了手机。

屈颖妍小姐:对、对、对!

宽运法师:但是我们现在很多人,手机不记号码了,家里的号码也不知道了,朋友的也不知道了。我们以前起码记几十个电话号码,虽然说手机,人工智能这是一种瘾啊,人会上瘾。所以我也提出来我们如何自己同自己相处?自己同人家怎么相处?同友情怎么相处?同大自然相处,还有和人工智能怎么相处?我们不能给人工智能牵着走,不能让它控制。科学给我们带来方便,我们变成奴隶了,那不行,就是有所节制。

杨子矜小姐:这个希望在佛教的道理里面,我们可以慢慢的去体会。首先我们要正视的,就是我们的“六伦”关系,只要我们把关系理解清楚了,然后,在沟通方面也加强了,可能我们就可以远离手机了。

屈颖妍小姐:对、对、对!

杨子矜小姐:“六伦”关系,刚才大和尚说了,六伦关系就是东、南、西、北、上、下六个方位。其实,六个方位,包括了不同的关系。那么东方就有父子,西方是夫妻,南方就是师生,北方就是亲友,上方就是僧俗,下方就是雇佣关系。

我们不如逐个关系,请两位尽情讨论一下,法师也帮忙多给一些在佛经里、佛教里,可以令我们生一些智慧出来,怎样去处理。我们的第一个关系,不如讲一下东方的父子关系,在佛教是怎样理解的呢?

屈颖妍小姐:父母、子女关系。我想问一下法师,因为现在这个时代,我们形容小朋友叫“七星伴月”,就是一个小朋友里面,旁边围绕着爸爸、妈妈、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再加上外佣,七个人围着他生存、生活。他眼眉动一下,别人知道他,你肚子饿啊!你冷啊!很多人去嘘寒问暖。变成他一直都很自我中心,他没有想到大我、大局,因为他不需要想这些。

从小到大这样长大的小朋友,在香港很多,或者是整个世界现在都很多。我们做父母的如何令自己不要落入这个陷阱?这个关系是存在的,就是爸爸、妈妈、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外佣真的在这里,怎样令他们可以在一个这样的环境底下长大,但又没有那种只知自我中心的心态呢?

宽运法师:这个呢,就看到香港现在出生率明显下降。现在香港的一个家庭只有0.8个小朋友。

屈颖妍小姐:哇!一个都没有啊!

宽运法师:一个香港的妇女只有平均1.22个小朋友。现在整个世界上,澳门、香港、台湾,韩国、日本、新加坡,整个的出生率都在降低。

屈颖妍小姐:有些人宁愿养猫猫、狗狗。

宽运法师:香港听说有75万只宠物,猫和狗就有55万只。很多人选择不结婚、迟婚,结婚以后不要小孩,这才是面对一个整个社会的问题。其实我认为刚才你说了,怎么拿到一个平衡?但平衡很重要。我们不能过分的宠爱小朋友,因为他将来要面对人生,将来他要独立,他不可能在温室里成长。将有一天他要去大自然,要去面对人群的时候,我们怎么去面对呢?

所以,培养小孩子独立也很重要。忍耐力很重要,有的时候,我们不能过分溺爱,对他好,有时候应该放在心中。很多时候我们把这种关系,因为一个小孩,刚才你说“七星伴月”,有的时候我们把他当作朋友了,他突然做错的时候,又觉得我们是父母,中间这个角色对换,有时候很难适应,这也实在是做父母有父母的责任。当然,做父母的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是中间拿到这个平衡非常重要。

屈颖妍小姐:对!真的,我们常常忘记,很多家长喜欢称呼自己的小朋友为“我老细”(我老板),其实这个就是没有了尊卑。我常常觉得,小朋友的身边一定会有同学、有朋友,他们不缺朋友,但他们反而是缺乏一些长辈去教导他们怎样前行。

宽运法师:“长幼有序”,它是有序的。“敦伦尽份”,这个敦伦尽份就是每个人,你说“闲邪存诚”,这都是我们一个父母教导子女最重要的。佛教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这也是教导。父母要有责任,子女还要有责任。《善生经》里就说,每一样都有五个责任。

杨子矜小姐:但是现在大和尚你说的“长幼有序”,他们觉得是有序的,只不过是将小朋友排在第一位而已,不是将长辈排第一位。因为他们觉得现在出生率太低,小朋友太少,所以就觉得要把最好的给小朋友。

你刚才说要磨炼,要有毅力去面对这个社会的困难,现在父母真正想的就是,我就是不想给那么多困难给我的小朋友,我就是希望他们未来的日子很欢乐、很幸福、很安乐地生活。我要赚很多钱给他们,让他们的日子过得舒服,你觉得这样想对不对呢?一般父母都是爱小朋友的,很多人的出发点都是这样。我不想小朋友受苦,我有什么错呢?

宽运法师:我想这个给屈小姐答一答吧。

杨子矜小姐:屈小姐你怎么看呢?

屈颖妍小姐:其实“爱”有很多种。当然你可以爱,但是“爱”也有限度,就是不可以溺爱,刚才大和尚都说。其实每个人都想,做父母一定是想将最好的给小朋友。然而可能很多父母,尤其是他自己经历过苦难,或者经历过辛苦,他更加不想他的小朋友经历这些辛苦。所以我又觉得,其实人是需要一些挫折,是需要辛苦的。如果你一帆风顺的话,其实你的人生是有缺憾,亦都不会完美。而且你有时候,真的会遇到挫折,是会有问题的。

所以有时,譬如我自己的经验,譬如我的小朋友学走路,她们一定会跌倒。当走着、走着,站不稳,就一定要跌倒的。我有三个女儿,记得我大女儿小朋友的时候学走路,她一跌倒,我就立即去抱起她,唉呀!没事了,唉呀!不要走了!我抱你走啦!或者是我拖着走!你有没有事啊?唉呀!流血啊!不要走了,不要走了,我背你吧。那么,我发现这个大女儿她很容易哭,受很小的伤,她就会觉得好大件事。

但是我后来第二个女儿、第三个女儿,我就用第二个方法。她走的时候,啊!又跌倒了,每个小孩子走路都会跌倒的。但她一跌倒,我就走近去,诶!有没有弄到?有没有受伤?看一下脚动不动得了?走不走得?有没有弄伤骨头?哦没事,起身走两步给我看看。可以啊,能走啊,继续。

其实,我觉得我们做父母的反应,就是小朋友的反应。所以,我觉得从小到大要给他们学习一下,经历一些跌倒、挫折、受伤,他们长大后才会强大。这件事是我们从小开始给他的经验。

宽运法师:这个我非常赞同屈小姐说的,“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每个人都不容易,既然他已经出生了,他就要面对将来的东西,不能父母把他都包办了。所以,有的东西他必须要面对,就让他去面对。

屈颖妍小姐:对,其实就像法师所说的,他越早去面对这些挫折,将来他受到的伤害越小。

宽运法师:就算我们保护,我们不能保护他一生,只能保护一时。所以这个保护,中间拿一个平衡,这一点非常重要。

杨子矜小姐:我们有时候看到,每一个小朋友都会成长,都会踏出这个社会。人人都是家中宠儿,如果大家都被保护得太好,当他们踏出社会大家相处的时候,又由谁保护谁呢!

屈颖妍小姐:是啊!

杨子矜小姐:所以,甚至婚姻也是。因为离婚率高,可能大家都是独生子女,我为什么要忍让你呢?我从小到大都没有忍让过任何人,我爸爸妈妈都要让我。所以就一言不合,甚至是很小的事,他们可能很容易就会选择离婚,这个都是其中的一个现象。

杨子矜小姐:刚才我们说,这个父子是东方,有一种叫“五事敬顺父母”,我们虽然有时觉得,唉呀!会不会好“老土”(过时)啊!现在讲这些。但是我们都是需要知道的,是不是?就是怎么样敬顺父母。尤其是譬如说我和屈小姐,我们属于中间的这一辈,我们上有高堂,下有小朋友。有小孩子,我们都要做好自己,做一个榜样出来,怎么样去做呢?大和尚,“五事敬顺”是怎样做的呢?

宽运法师:因为我们说了,东、南、西、北、下和上。人家说“先有天地,后有男女”。男女就有了夫妇,所以把父母排到最重要的位置,每一样都有五条。作为一个子女,首先你要做到什么呢?要供养自己的父母。“无乏”,就是不能缺少,这是你必须要能孝养父母,要供养他,让他衣食无忧,这是第一个条件。

“凡有所为,先白父母”,你做什么事,要跟父母说一声。因为父母爱惜子女,他心有挂碍,你必须要满足这一个小小的条件。你跟他商量,先跟他讲,他说父母所为是正确的,你“恭顺不逆”。你不能老是“一言九顶”(说一句反驳九句),这个不行。

“父母正令,不敢违背”,他正确的指令你不应该去违背。要听话,听教、听话。因为父母是最爱子女的,首先他出发点都是爱你,是入骨彻髓的那种爱。有的父母干了一辈子,有个延续,你不要断他正业,他做什么职业希望你延续。这也是古代的时候,作为一个子女,必须要做到这五条。虽然好像说,今天是不是不合时宜?我说有参考价值。你看怎么样?《善生经》里是这么说的。

屈颖妍小姐:对呀!对呀!我记得我小朋友还小的时候,我外出和一些朋友吃饭,我的小朋友打电话来问我,妈妈我可不可以打开雪柜拿冰淇淋吃?我说好吧,你吃完饭就拿吧。我朋友就和我说:你的小孩这么没主见,拿冰淇淋、打开雪柜,都要打电话来问妈妈?我说是啊,这个规矩一定要有。这个规矩,做父母的一定要定下来。你定下一个规矩,她以后一生都会习惯,以后她长大有什么事都会问你,遇到什么困难都会找你。我觉得这个规矩,我们从小一定要定,这个也是我们做父母的应有之义。我们也都一样,都是因为父母定了规矩,所以我也学我的父母,一代一代的传下去。

宽运法师:我也很赞同,因为首先我们价值观来自于家庭、来自于父母,这是很重要的。第二是来自学校。第三来自于社会。到社会已经复杂了,社会就是个染缸。起码来说,父母有父母的责任,子女有子女的责任。其实《善生经》里头,父母也有五项责任。作为一个父母,你生儿育女了,首先你要“制子不听为恶”,就是不能让他做坏事,这是一个条件。

第二个条件,要“指授示其善处”,告诉他人生正确的方向,这也很重要。你“爱他一定要入骨彻髓”,要非常爱自己的子女。接着是“随时供给所需”。另外,到适当的时候要给他去婚嫁、嫁娶,这个做父母也有责任,给他找个好的对象。

杨子矜小姐:不用你找的啦,大和尚,他们会自己找。

屈颖妍小姐:我想问一下大和尚,现在香港是一个中西合璧的地方。很多西方的观念来了我们这一代,或者几代人,西方的那种观念就是和中国人不同。我们长大了,自己有自己的家庭,我只在圣诞节、感恩节才会回家,找爸爸妈妈,不会供养父母,觉得我和父母吃饭要“AA制”各付各的。香港也会有这种风气是结合了西方,所以很多人会觉得会不会很“老土”(过气),还在讲这种。

但其实我又觉得,始终我们是一个中国人的社会,有些中国传统我们是要保留的。但是我觉得我们供养父母和照顾父母,这一个是我们中国人不可以缺少的。

杨子矜小姐:所以我想问屈小姐,譬如,刚才你说供养父母,我们听见很多父母都说,唉呀!小孩不用养我的,我都不指望他养我。

屈颖妍小姐:诶!不要讲这些话,我常常觉得不要讲这些话。

杨子矜小姐:我想听一下你的意见,因为我自己就一定不会讲,我一定会跟我的儿子说“你一定要养我”。

屈颖妍小姐:“你一定要养我”,是呀,我觉得做父母的千万不要讲这些话。因为这个就像大和尚所说的,是家庭一直传下来的价值观。因为我爸爸、妈妈在我小时候,也是这样跟我说,说你长大了,你们出来赚钱一定要给钱家里,不一定要养父母,但要给钱家里。

所以我记得,由我第一份工作直到我结婚以前那份工作,我都是把一半的工资给到家里。我们每个子女都是交一半工资给家里,不是说只给爸爸或妈妈,是给家庭。你也有开支的,你要煮饭、交电费等等。所以我觉得我从小到大,我都会和我的女儿说,我一开始工作就会给家里钱。因为你在这住、在这吃,家人照顾你,其实你需要负上这个责任。不是给钱的问题,是责任的问题。

所以我常觉得,不应该常说:“诶,不用指望他养我啊!”我觉得这些价值观,一定要从小到大讲给他听,你一定要供养父母。这件事我觉得是中国人的传统,不可以遗失的。

杨子矜小姐:是,不错,我赞成,非常赞成!所以我永远都说,你一定要养妈妈的。

屈颖妍小姐:是啊!你买到一间大屋,记得叫我们一起去住啊!

杨子矜小姐:没错,买间大房子给我住也行。

宽运法师:其实在儒家思想也说,我们不但要养,犬马都要养,养还不够,还要孝、还要顺。这个孝顺很重要,这都是一个做子女的责任。

杨子矜小姐:大和尚,你讲到孝顺,其实现在也有一些观点说,我们可以孝,因为我们要孝敬父母,但是我不能顺。我孝敬他可以,但是我不能去顺从他。这个怎么理解呢?“顺”是怎么理解的?就是你说什么,我就是什么吗?

屈颖妍小姐:就是说假如父母做错事或者讲错事,要不要顺?

宽运法师:其实佛教也有,如果父母真的做错事,你可以解释。或者,我们自己不吃饭。你这样的话,父母他爱你嘛,他就不做恶事了。但是父母“正命”不能违背,他正确的指令,你故意说,我只能孝不能顺,这个不可以。孝必须在“顺”的基础上才能叫“孝”,你孝没有顺的话,怎么叫“孝”?很多人只是“孝”没有“顺”,“孝”的基础上就是“顺”。

屈颖妍小姐:嗯,对!我觉得,做父母最难的就是怎么样将我们的价值观承传给下一代。尤其是现在,刚才都说了,是一个很自我中心的年代。我就想起佛经里面有个“盲人打灯的故事”,我觉得这个对我们父母都很有启发。

宽运法师:这个故事讲得非常好。他说有一天这个盲人,晚上打着灯去走,别人路过了说,唉呀!你是个盲人打灯干什么呢?对你有什么好处呢?他说首先我给人家照亮,起码你不撞倒我。人家说,对人家好就是对自己好,一个人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的话,你做得好了,你自然依报好,前提就是你正报好。你正报好,你依报,你的环境自然就好。

这个人孝养父母,我们愿意和他做朋友。唉呀!这个人打爹骂娘的,我们对他就远离。所以你正报好了以后,你所处的环境,人家对你的态度就完全转变了。

杨子矜小姐:我们看到,如果你是个善心的人,孝顺父母的人,也是一个为他人着想的人,福报就会好了,种下了善根。那么另外,六伦关系,刚才说东方就是父母关系。南方是师生关系,这个师生关系,我现在讲起来,就过去的一段岁月里面,我们觉得师生关系也都十分的恶劣了。但是在佛教的角度上,怎么去阐释师生关系呢?大和尚。

宽运法师:其实佛教以前,我们中国人是没有学校的,以前是“私塾”。佛教里,以前寺庙就是学校。像道观也是学校,学习的地方,因为以前没有学校,这是现代教育才有学校这个情况。现在是公有了,全民教育了,所以政府出钱。以前作为一个学生,要负责老师的费用。

古代的时候,首先你要“给侍所需”。你给了还不算,你还要照顾他、侍从他。给的时候,你上我下,作为一个学生是谦卑的。第二要“礼敬供养”。礼敬,对老师要尊敬,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从礼敬开始。礼敬还不够,还要“尊重戴仰”,以前我们叫夫子或者叫先生。韩愈都说了,他不但帮你能够解惑,还能够授业,还能够传道,老师有老师的责任。老师有教导,你必须要“敬顺无违”,老师的话你要听。接着是“从师闻法,善持不忘”,不能上课的时候随随便便,老师的话你要好好听、好好学。所以作为一个学生有学生的责任,这在佛陀的时候就是这样的。当然现在教育和以前不一样了,现在的这种师生关系也不一样,我也听到说是学生要选校长,学生要选老师,这个有点好像颠倒了,是不是?

屈颖妍小姐:对、对、对!

杨子矜小姐:甚至在学校里面,可能有一些学生也叫老师,就不叫老师了,可能直呼其名。因为可能大家都觉得(关系)拉得比较近了,甚至可能有些老师自己也会说,你不用叫我老师了,你叫我Peter、Nancy就可以了,大家亲切一点。不知道屈小姐认不认同呢?

屈颖妍小姐:是的,我也不认同这件事。我以前曾经在浸大教了六年书,我开始进入课室的时候,在黑板上写了我的名字,同学的第一个问题竟然是问,老师我们怎样称呼你?我就说,叫屈老师或者Miss Wat了。但是因为原来他们一直习惯称呼老师的英文名,或者甚至是“花名”(昵称),觉得这样亲切。但是我觉得如果连这个名称都没有了的话,他们更加会忘记了那个师生关系。

就好像大和尚所讲的,其实师生的尊卑关系一定要存在,我才可以教到你。如果大家是平等,那我教不了你。大家平等,你就不会听我讲的。而且有一件事,很多时候现在的老师会很着重,和学生是朋友、平辈的关系,我觉得这件事都是要值得斟酌。尤其是现在这个时代,其实刚才大和尚讲,学生要做好学生的责任。老师有没有做好老师的责任呢?老师都要做好自己为师的责任。

我觉得有一些东西,有些地位、有些身份是一生的。譬如老师、医生、校长,这些地位是一生的。什么意思?其实到你不再做这份工作,大家都还是这样称呼你的。譬如老师,你不做老师了,你可能去做生意了。但是那些学生见到你,几十年之后,毕了业之后见到你在街上,他都会叫你老师。或者是个校长、或者是个医生,你不做医生了,退休了,人家见到你都会叫你医生。这个是跟着你一生的身份来的,所以如果你进入这行业做老师的话,你就更加要对得起这个身份。

宽运法师:老师有老师的责任,学生有学生的责任。老师也要做得好,学生也要做得好。做老师要“顺法调御”,要了解学生,要契理契机。有的时候,学生你不了解他,怎么跟他去讲课呢?我看屈老师你有经验,怎么样的“顺法调御”?

第二是“诲其未闻”,讲一下他没听过的。你要备课是吧?做老师要备课。“随其所闻,令善义解”,跟他讲完以后让他理解,这也是老师的一个责任。佛说“示其善友”,因为以前,受教于父母,要不就是师长,师长有责任给他选择朋友。有时候可能在家里不听父母话,听老师的话,所以老师也有责任。另外,“尽己所知,诲授不吝”,不要吝啬,倾囊而出,你该说的,你都把它说出来,不要保留。

屈颖妍小姐:我们中国人有句话叫“克己复礼”。其实,我就觉得“礼”这东西,就是一个控制着整个社会稳定的一个教条。我举一个例子,我去日本的时候,日本人在红绿灯面前就算是红灯,就算没有车、没有警察,他们都不过马路的,他们都是站在那里等交通灯变色。后来我问一个老师,那个老师跟我讲,因为那个老师在日本留过学,他说日本人他不是害怕法律,而他是尊重那支(交通)灯。这个是我们要有的一个心态,我们不需要用法律来框架自己,不是说(因为)有法律,那些事我才不做,其实“礼”,或者一些人间的规条,甚至是一些,尤其是佛教的一些智慧,其实都是可以规矩着一个人的行为。

宽运法师:其实,佛教也说到了,首先“法治”,法治已经是滞后了,疑点是归于被告。

屈颖妍小姐:最好不要动用到法治。

宽运法师:会有道德责任,道德治法治之穷,就是法治做不到的需要道德。但是道德也不完整,他的内心世界你不知道。他可能做善事,为了更大的名闻利养。佛教说,你不能起心动念,想想都是罪过。他目的是希望你“表里如一”。就是有没有警察也是一样。

其实有的时候往往就喜欢贪点小便宜,觉得自己好像很厉害,我认为这个不鼓励。是不是?我身边有些人往往也是,司机有的时候也是,想快一点,其实我背后都会说他。

屈颖妍小姐:对、对、对!所以老师就会教他们这种。

杨子矜小姐:不过有些人又说,如果去到一个(社会),是我自己可以克制自己的行为,那通常是文明社会才能做到的。当一个社会还未达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