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原文注释及释义(一):自序品第一(上)

作者:经藏天下 来源:中国佛教报道网 编辑:常念

原文:时,大师至宝林,(1)韶州韦刺史与官僚入山,请师出,于城中大梵寺讲堂,为众开缘说法。师升座次。刺史官僚三十余人、儒宗学士二十余人、僧尼道俗一千余人,同时作礼,愿闻法要。大师告众曰:“善知识!菩提(1)自性,(2)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善知识!且听惠能行由得法事意”。

  

注释:(1)宝林:韶州今韶关南华寺。(2)菩提:梵文音译,意为觉悟。(3)自性:人先天具备的本性。

  

释义:那时,六祖大师到宝林寺。韶州府刺史韦琚和他属下一起进山,请大师到城中大梵寺讲堂,为众人讲解佛法。大师上法座。韦刺史及属下三十余人、儒家学士二十余人、僧尼、道、俗共一千多人,大家同时行礼,恳请大师解说佛法精髓。大师告众说:“善知识!能够觉悟的自性,本来清净,只要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时刻运用这个清净之心,最终可以成佛。善知识!且听我得到五祖传授我佛法和衣钵经过”。

原文:惠能严父,本贯范阳,(1)左降流于岭南,(2)作新州百姓。此身不幸,父又早亡,老母孤遗,移来南海。(3)艰辛贫乏,于市卖柴。时,有一客买柴,使令送至客店,客收去,惠能得钱。却出门外,见一客诵经。惠能一闻经语,心即开悟,遂问:“客诵何经?”客曰:“金刚经。”复问:“从何所来,持此经典?”客云:“我从崭州黄梅县(4)东禅寺来。其寺是五祖忍大师在彼主化,门人一千有余。我到彼中礼拜,听受此经。大师常劝僧俗:“但持《金刚经》,即自见性,直了成佛”。惠能闻说,宿昔有缘,乃蒙一客,取银十两与惠能,令充老母衣粮,教便往黄梅参礼五祖。惠能安置母毕,即便辞违,不经三十余日,便至黄梅,礼拜五祖。

  

注释:(1) 范阳:今北京大兴一带。(2)新洲:今广东一带。(3)南海:今佛山一带。(4):崭州黄梅县:今湖北省黄梅县。

  

释义:我父,祖籍范阳,不幸被降职流放于岭南,在新州成为平民百姓。此身不幸,父又早亡,老母孤遗,把家搬到南海。艰辛贫乏,于市卖柴为生。一天,有一客买柴,让我送至客店。客收去,惠能得钱,刚出门外,见一客“诵经”。惠能一闻经语,心里马上明白了经中大致意思。于是问“客诵何经?”客答:《金刚经》。又问:“你从什么地方来,得到这部经典”?客答:“我从崭州黄梅县东禅寺来。五祖弘忍大师是主持。门下一千余人。我到该寺礼拜,听受此经。大师常劝僧、俗说:“你们只要按照《金刚经》所说认真修行,就能见到自己本性,心直而不散乱最终可以成佛”。惠能闻说,因前世有缘,承蒙一位客人拿出十两银子给我,让我安置老母衣食,叫我前往黄梅参礼五祖。

原文:惠能安置母毕,既便辞违,不经三十余日,便至黄梅,礼拜五祖。祖问曰:“汝何方人,欲求何物”?惠能对曰:“弟子是岭南新州百姓,远来礼师,惟求作佛,不求余物”。祖言:“汝是岭南人,又是獦獠,若为堪作佛?”惠能曰:“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五祖更欲与语,且见徒众总在左右,乃令随众作务。惠能曰:“惠能启和尚,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离自性,即是福田。未审和尚教作何务?”祖云:“这獦獠根性大利,汝更勿言,著槽厂去。”惠能退至后院,有一行者,差惠能破柴踏碓。经八月余。


释义:我安置好家,辞别母亲,三十天既到黄梅县东禅寺。行礼拜见五祖。祖问:“你是哪里人。来这里干什么?”惠能答:“弟子是岭南新州百姓,远来礼师,不求别的只想成佛。”祖说:“汝是岭南人,又是獦獠,如何能成佛?”惠能答:“人虽有南北之分,但佛性本无南北之分。獦獠与和尚身份不同,但是两个的佛性有何区别?”五祖还想继续问我,但见旁边人多,便让我和大家一起劳动。我说:“我有话对和尚说,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离自性,即是在种福田。和尚还要我干什么活?”五祖说:“这獦獠善根很大,你现在不要多说,到槽厂干活去。”惠能退至后院,有一位修行者,让我破柴、踏碓舂米。干了八个多月。

原文:祖一日忽见惠能曰:“吾思汝之见可用,恐有恶人害汝,遂不与汝言,汝知之否?”惠能曰:“弟子亦知师意,不敢行至当堂前,令人不觉。”祖一日唤诸门人总来:“吾向汝说,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1)之性,各作一偈,(2)来呈吾看。若悟大意,付汝衣法,为第六代祖。火急速去,不得迟滞。思量即不中用,见性之人,言下须见,若如此者,轮刀上阵,亦得见之。”众得处分,退而递相谓曰:“我等众人,不须澄心用意作偈,将呈和尚,有何所益?神秀上座,现为教授师,必是他得。我辈谩作偈颂,枉用心力。”诸人闻语,总皆息心,咸言:“我等以后依止秀师,何烦作偈?”

  

注释:(1)般若:梵文音译,意译为智慧。(2)偈:梵文音译,意译为公诵,四句为一偈的有韵文辞。是佛经中的唱词。是修行者用来阐述对佛教教义的理解。

  

释义:五祖一日忽然见我说;“我认为你的见解正确,但怕恶人害你,故不与你说话,你知道否?”我答:“弟子知道师父意思,不敢行至当堂前,以免被人发现。”五祖一日把所有弟子召集到大堂说:“世人生死问题是大事,但你们却终日只求福报,不求解脱生死轮回办法。自己本性若迷惑而不能觉悟,生死关头福报如何能救?你们各去自看智慧,用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拿来我看。若悟大意,即传衣法,为第六代祖师。赶快去,不要迟疑,多思多想不起作用。见到本性之人,出口即能认识本心和显现出本性。若有这样人,即是轮刀上阵,也能见到本性。”大家听后,退入后堂议论道:“我等众人,不须用心作偈让大师看,没有作用。神秀上座,是给我们讲授佛经师傅,大师衣钵肯定是他的。我们随意作一偈即可,不用白费心思。”其他人听了,均不想认真作偈,都说:“我们以后就跟随神秀师傅既可,不用作偈。”

原文:神秀思惟:“诸人不呈偈者,为我与他为教授师。我须作偈,将呈和尚,若不呈偈,和尚如何知我心中见解深浅?我呈偈意,求法即善,觅祖即恶,却同凡心夺其圣位奚别?若不呈偈,终不得法。大难大难!”

  

释义:神秀心想:“大家不呈偈文,是因为我是他们讲解佛经的师傅,我必须作偈,呈与和尚,若不呈偈,和尚如何知我心中对佛法见解深浅?我作偈用意,若为求佛法即为正确,若为觅得祖师之位即是错误,这与凡夫争夺皇位有何区别?若不呈偈,最终得不到六祖衣法。真是太难了!”

原文:五祖堂前,有步廊三间,拟请供奉卢珍,画《楞伽经》变相,及《五祖血脉图》,流传供养。神秀作偈成已,数度欲呈,行至堂前,心中恍惚,遍体汗流,拟呈不得。前后经四日,一十三度呈偈不得。秀乃思惟:“不如向廊下书著,从他和尚看见。忽若道好,即出礼拜,云是秀作。若道不堪,枉向山中数年,受人礼拜,更修何道!”是夜三更,不使人知,自执灯,书偈于南廊壁间,呈心所见。偈曰: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秀书偈了,便却归房,人总不知。秀复思惟:“五祖明日见偈欢喜,即我与法有缘。若言不堪,自是我迷,宿业障重,不合得法。”圣意难测。房中思想,坐卧不安,直至五更。

  

释义:五祖堂前,有三间步廊,本来是想请宫廷画师卢珍,画《楞伽经》经文故事和《五祖血脉图》,流传后世。神秀作偈后,多次欲呈偈文。犹豫不定,遍身汗流,均未成功;前后四天,一十三次.没有呈偈。神秀又想:“不如把偈写在廊壁上,五祖看见。认为这偈不错,我即出礼拜,说是我作,若说不好,说明我枉在山中修行数年,愧受人礼拜,以后还修什么道?”当夜三更,为了不使人知,自己执灯,书偈于南廊壁间,表达对心的认识。偈曰: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 勿使惹尘埃。”

 

神秀写偈后回到房子,无人知道。神秀又想:“五祖明日见偈欢喜,说明我与佛法有缘。若言不好,说明我迷惑。今世、上世业障重,不该得到佛法。” 祖师之意很难猜测。神秀在房中前思后想,坐卧不安,直到五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