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3095次
昌乐法师:和尚是怎样炼成的

释昌乐法师,杭州市余杭区佛教协会副会长,杭州南山讲寺住持,江西上饶灵鹫禅寺住持。1994年出家后,昌乐法师先后在中国佛学院栖霞山分院、普陀山分院深造,并担任佛学院教学工作。2005年,昌乐法师离开讲台、走进一线,开始复建南山讲寺,致力于传承、传播人间佛教,弘扬佛陀救世度人的精神。他连续八年于杭州市民中心举办讲座,将佛法带入民众生活。著有《回到佛陀的怀抱》、《人间佛教》等作品。


导语:

当你觉得烦恼的时候,一定是你的生活出了问题,你不需要割掉烦恼,而要知道你的烦恼从何而来。这就是佛陀最古老的训导,叫苦集灭道。


完整演讲稿:

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分享是,和尚是怎么练成的。

生在牛棚

1975年,有一个46岁的妈妈怀孕了,家里已经四个小孩了,吃饭都管不上。周围的邻居告诉她,这小孩不能生了,生了也养不活。可是执拗的妈妈和爸爸一定要把这个小孩生下来。所以在1976年炎热的夏天,这位妈妈在牛棚里面生下了这个崽崽,这个小孩就是我。


据说,父母亲是含着泪把我送到另外一家有口粮的人家。结果我就这样比一般的人更幸福,我有两个爸爸、两个妈妈。我的亲生父亲很开朗,亲生母亲很细腻并且执拗,所以我开朗、细腻、执拗、懦弱,这种个性在我身上有很强烈的冲突感。我的养父是一个从小被宠大的小孩子,宠大的小孩子对他的孩子是没有耐心的,全靠暴力镇压,所以我青春期的时候特别叛逆。我从小就有个愿望就是离家出走,但当我真正的觉得自己长大了,可以走上社会以后,我恰恰不知道自己去往哪里,我内心中萦绕着极大的迷茫和困惑。


初见无常


我常常问身边的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应该怎么样活着才会更好?他们的答案可能对他们有用,但对我来说无法感同身受,于是我更加迷茫。就在那个阶段,有人给我送来两本佛教的书籍,我一看,这个太好了。什么叫迷茫?如何解决迷茫?佛教的书籍一下子解决了我的困惑——人活着的意义就是要修行。我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于是经常去寺院体验出家人的生活。在此之前我没有出过我们的县城,后来我就到南京栖霞寺去出家。


投胎是个技术活。投胎没投好,没办法,但是出家是自己选择自己生命的过程,选择了一种信仰,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


当到了寺院以后,我觉得特别的好,特别的适合我,因为简单、轻松、愉悦、有希望。这样的生活情境,让我内心当中不但没有压力,没有了原来的憎恨,更重要的是,只要通过一点努力,我就会往自己的愿望越来越靠近。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唐僧取经的过程。在第一阶段你很苦,你会遇到你的贵人,他给你一个锦囊,里面写一个字条,这是个法门,然后你就解脱了,上了一个台阶。可是再过一个阶段,你会遇到另外一个问题。


我遇到了什么问题呢?我遇到的是无论我怎么做,我都看到了极乐世界,可是极乐世界跟天上的月亮一样,特别的美,我却到不了。我当时所知道的只有念佛、拜佛、诵经,所有能够帮助别人的事情我都在做,但是每天晚上写日记的时候却非常的痛苦。我像一位很爱整洁的家庭主妇不小心得了洁癖,容不得眼里一点点的沙子。看到一点点脏的东西,她不是欣然把卫生做掉,而是首先埋怨为什么会这么差。自己这么努力保持房屋的整洁,想营造一个温馨的家,为什么会有人把它弄脏。


我没有想到一个有信仰的人也会无助。后来我才知道,这种情况是前期的感性正在消退,后期的理性认知,即所谓的方法没有掌握。这不再是信心引导我的人生,而是贪心引导我的人生。


从感性到理性


后来有人说,你这是没有学教理。哦,原来我应该去读书。于是我把自己的疑问、问题、窘境和挥之不去的困惑带上,再次去读书。


祖师们说,不要心外求法。不要往外求,要往内求。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把佛法拿过来,放在自己心中去消化、咀嚼,不能囫囵吞枣。要把佛法变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佛学院毕业之后,我去了法雨寺阅藏。通过两年多的自学,我摸索了一些自我学习的方法,学会了独立思考,以及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规划课题。


但是很不幸,我又遇到了问题。那个阶段读书读太猛了,用功过度,一天看10个小时以上的书,晚上还做笔记。长期得不到充分休息的时候,就会影响自己的身体。我问医生这是什么毛病?医生说,神经衰弱。我说,神经衰弱是不是神经病?他说,是神经有病,那不就是神经病嘛。因为我不想吃药,于是就换一个环境。


当时离开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我本想成为一位在佛学理论研究上的有话语权的人,可是我写不出来,这特别的悲催。于是离开了普陀山,去做一线的寺院管理。


走到寺院当中我才发现,我很难融入现实生活中。因为我发现一个比在读书时候更有挫败感的事情,那就是,书本上说的内容现实生活当中都没有,现实生活当中有的事情书本上都没说。我们生活中的大部分问题是靠潜规则、民俗和经验来解决。


书本上教我们要成佛,成佛是最好的事情,但现实生活当中,没有人要成佛;书本上说我们要放下,但没有一个来寺院庙里的人不是对菩萨有要求的——菩萨,我买两个苹果给你吃,你让我明天考得好一点。现实生活当中,没有人把你当师父,只有当你对他有帮助的时候,他才把你当师父。这是一种非常大的窘境。


再比如说,弘扬佛法最好的方式是什么?是讲解和分享。可是现实生活当中,没有人听讲法,大部分人到寺院都是为了看看师父,看看菩萨,然后高高兴兴回家去了。大部分人心中认为,佛教是好的,以后再修行;信就好了,不要当真。再用功一些的人,他把修行的本意当成了休闲,成为一种比较高尚的、能得到自我肯定的打发时间的方式。但修行可不是这样,修行是自己给自己动手术。


理论学不下去,寺院容不下我,怎么办?于是我像蒲公英一样,飘到一个叫南山讲寺的地方。




入山闭关


我的讲座和分享基本上是两个路径,一种是用理论解释生活,一种是用生活诠释理论。前者是让我们的生活不再无趣乏味,让它变得有内在规律,有可塑性。后者是让枯燥的理论不再没有人性和人的影子,变得有生活的泥土气息。但这是我到了南山讲寺六七年之后才摸索出来的经验。


我2006年到南山讲寺,大概讲了六年的时间,感觉撑不住了。那个时候一个星期至少要讲两堂到三堂讲座,再加上寺院的事务,几乎没有备课的时间,有一种被一种掏空的感觉。我想这完了。刚好那段时间某著名主持人得了抑郁症,我想我不能得这个病。抑郁症是什么?是人被生活的无意义感吞噬,而一个有信仰的人就是追求人生意义的。要不来个间隔年吧,让自己充分休息一下。


所以我在谁也没通知的情况下选择了闭关,一年的时间哪儿也没去。闭关的前三个月,你会觉得可以念佛、拜佛、心无杂念,没有人打扰你,终于可以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再次认真阅读论典和经典,探明自己想要学习的内容和方向。


但是三个月后,我特别地讨厌天花板,特别喜欢窗户,窗外有一点点响声就跑过去看一下,特别渴望与别人交流,特别希望阳光洒在自己身上,能看到青山绿水和蓝蓝的天。


实际上,人生很多的烦恼都是幽闭症的体现。当你觉得烦恼的时候,一定是你的生活出了问题,你不需要割掉烦恼,而要知道你的烦恼从何而来。你需要知道人生的困境到底是因为什么,而烦恼只是个结果。这就是佛陀最古老的训导,叫苦集灭道。苦果加上苦的原因找到你才能解脱。


闭关之后,我最大的体会是清晰地知道自己接下来要做什么,不做什么。学佛很多年之后我才知道,修行的过程就像台风,炎炎的夏日刮点风很舒服,来点雨更酣畅淋漓,但是随着台风越来越靠近,不要说人站不住,连房子都站不住。强台风所到之处,寸草不生,可是风眼据说是没有风的。所以学佛会越来越苦,痛并快乐着,但是一直不要放弃,相信只要有佛法,就有办法。只要你相信佛菩萨的方向是对的,有些法门你能真正应用起来的时候,人生的出路就在很近,就在推开门的那一刹那。


利乐众生


对大部分中国民众来讲,信佛是人生的最后一道港湾。在自己没办法的时候能想到菩萨,他能想到你,你不要嫌他不好。这是最后的信任,只不过这种信任他当成人生的退路。


所有的信仰应该是人生的出路。两千五百年前,释迦牟尼的出家不是为了逃避。他围绕着心间的疑惑——人生为何如此之苦,滔滔不绝的轮回应该如何出离——而最终觉悟了。佛陀把这个方法告诉了我们,他希望我们和他一样自在,和他一样不受苦,和他一样找到人生的意义所在。


而我所有的努力,包括弘法和分享,都是希望告诉大家,佛陀的教义是人生的出路,不是人生的退路。不是教我们逃避于这个世间,而是要面对人性的尴尬,找到一种绝佳的方法,像佛陀那样能够自在于这个世间。把自己这一滴水融入大海当中,让自己的生命变得宽广一些,变得更有意义。而对于已经走在人生出路的这些人,我想告诉他,你们并不孤单,至少我们在一起。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