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1369次
李志辉《地藏菩萨赞》|佛佑大九华,十方菩萨共皈依,为祥为瑞遍庄严 。

佛佑大九华


九华山作为地藏菩萨道场而闻名于世。地藏菩萨俗姓金,原为新罗国(今朝鲜中部)王族,唐时渡海来到中国,幽栖九华山中,孤坐石室,以白土和小米为食,后置地构宇,形成一大伽蓝。九华山位于安徽省青阳县西南二十公里,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与山西五台 、四川峨眉、 浙江普陀并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九华山崛起于长江之东,方圆一百多公里内,群峰罗列,九座主峰高耸入云,如莲华削成,最高峰十五峰海拔一千三百四十二米。

九华山唐以前称九子山,自诗人李白作"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诗后,更名为九华山。山势峻奇高险,苍翠峥嵘,气候夏凉冬寒,变幻万千,素有"灵山仙境"、"奇秀甲江南"之美称。


后世相传金地藏是地藏菩萨示现,九华山遂以地藏菩萨道场著称。九华山中最古老的化 寺建于唐至德初年(756)。至唐末,陆续修建了九子寺、妙峰寺、圆寂寺、净倍寺、崇圣寺、慈仁寺等十三座寺庙, 高僧继金地藏后,有胜瑜、道明、智英、道济、超永、卓庵等。晚唐时禅宗传入九华,道济禅师即门徒之一。


宋代,九华山佛教得到发展,寺院已达五十余座。元代,由于统治者崇奉喇嘛教,九华山佛教无大发展,基本保持宋时状况,明清两 代,九华山佛教进入隆盛时期。朝廷多次遣使颁赏,修庙建寺,大兴供养,使得 全山香火兴旺,胜甲天下。至清末,全山寺庙达一百五十余座。自民国至今,历经战火,九华山寺院几度兴衰。直到现在,九华山共存寺庙七十座。

九华山每年七月三十日(月小二十日)为地藏菩萨诞辰日,相传是九华山僧地藏圆寂、成道日。历年九华山僧众都要在这一天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称"地藏法会"。节日期间,僧众要诵《地藏菩萨本愿经》。守金地藏肉身塔。法会一般历时7天(七月三十日至八月初六日),圆满之日设斋供众,广结善缘。法会期间,民间有"百子会"等信众集体朝山进香。

九华山地藏菩萨道场的形成


九华山地藏菩萨道场的形成,不同于其他的三大道场直接以三大菩萨作为供奉的对象,而是通过传说的新罗王子金地藏出家修行的应化事迹来形成的。从学术角度而言,金地藏应该是一个有着不平凡经历的真实历史人物,但在佛教传播过程中已经将其神化为地藏菩萨的显圣示化。自金地藏以后,九华山逐渐成为地藏道场,在历代信仰民众的拥戴与朝廷王臣的支持下,九华道场日益兴盛,与其他三大菩萨道场形成了平分局面的态势。

地藏的来历


地藏,梵文Ksitigarbhb(乞叉底婆蘖)的意译,是印度佛教菩萨名。《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说他是他方世界的菩萨,"安忍如大地,静虑可秘藏",故名"地藏"。《地藏本愿功德经》解释说,地藏菩萨是释迦既灭以后、弥勒未生以前众生赖以救苦的大愿菩萨。他自誓必度尽所谓六道(地狱、饿鬼、畜牲、阿修罗、人间、天上)众生,始愿成佛。他现身人、天、地狱之中,以救苦难。按照佛子对"地藏大愿"的概括,就是"渡尽众生,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这几句话(黎元洪为九华山肉身宝殿题匾)。


佛教传入中国后,寺院中便塑有地藏菩萨像,如三国吴大帝 (222--258)时,当涂县建的化城寺内,即有地藏菩萨像供奉。李白于唐宝应元年(762),陪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游化城寺后,曾作过《地藏菩萨像赞》。中国佛寺中地藏菩萨的形象,一般是结跏趺坐,右手持锡杖,表示爱护众生,也表戒修精严;左手持如意宝珠,表满众生的愿。也有的是立像。

金地藏的来历


据《神僧传》记载,佛灭度1500年后,地藏菩萨降诞于新罗王家,姓金,号乔觉。祝发出家后,航海来华,卓锡九华山,"遂证道于斯"。据唐人费冠卿《九华山化城寺记》载:唐开元末(约741),有僧地藏,系新罗王子金氏近属,落发,涉海,舍舟登岸,辗转至江南青阳九华山,"岩栖涧汲",苦心修持。至德初(约757),青阳人诸葛节等为其苦修的德行所感动,遂买下原为僧檀号住寺的旧基(旧额为"化城")重建新寺,"敢冒死请,大师从之"。建中初(约781)池州太守张岩奏请朝廷移旧额置新寺,曰"化城寺"。

其后,僧徒日众,连新罗国僧人闻说,也渡海来九华相从。贞元十年(794),金乔觉99岁,在夏季的一天,忽召众告别。示寂时"山鸣石陨","寺中扣钟,无声堕地","堂椽三坏"。金乔觉的肉身"趺坐函中",3年后,僧徒开缸,见颜状如活时,"舁动骨节,如撼金锁"。按佛经上说的"菩萨钩锁,百骸鸣矣"!于是,僧徒们便说他是地藏菩萨的化身,并建造肉身墓塔供奉。传说墓地岭头常发光如火,故名其岭为"神光岭"。从此,九华山就成为地藏菩萨的"应化"之地。

为区别于原地藏,人们称金乔觉为"金地藏"。九华山寺院地藏塑像两旁侍立着一比丘,一长者像。这是传说金乔觉卓锡九华时,受到当地闵公让和的礼遇,闵公的儿子从师出家,法名道明。金乔觉圆寂后,应化为地藏菩萨,闵公父子成为地藏的胁侍,被后人塑像立于地藏像的两旁。

金乔觉的祖籍


唐元和八年(813)费冠卿在《九华山化城寺记》载:"开元末,…时有僧地藏,则新罗王子金氏近属";宋《高僧传》载:"释地藏,姓金氏,新罗国王之支属也"。(《唐池州九华山化城寺地藏传》)这两条是记载金乔觉为新罗国人的最早文字根据。

但是,清代有人却造出一个释地藏是暹罗人的说法。光绪二十三年(1887)立的《九华山化城寺佛印显应记》碑载:"相传菩萨系暹罗储王,弃本国,渡重洋,遍游瀛寰,爱九华深秀,卓锡是山。"民国三年(1914),郦培之所撰《重修九华山石梯记》上则说:"昔暹罗太子成道于九华之巅,是为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萨。"就在这个时期,《重修化城寺碑》称金地藏来华"渡南海";地藏塔匾称"暹罗大觉";重修的《安徽通志》也称地藏为"暹罗王子"。将新罗改为暹罗,显然是讹传和附会。新罗系一古国,相传在公元前已立国。约4世纪中叶,已成为朝鲜半岛的强国之一,继而与百济、高丽争雄,7世纪时灭百济、高丽,统一了朝鲜。至9世纪衰落,10世纪初为高丽所取代。唐代是中朝关系最密切的时期之一,佛教界往来频繁。

据《朝鲜佛教史》载,自6世纪前半期新罗正式信奉佛教以来,一直到10世纪初的380年左右的时间内,入唐求法的新罗高僧共有64人(其中包括入印求法者10人)。除上述留学僧外,还有一些新罗僧渡海到唐朝长期定居,在中国名山古寺中成为常住僧。新罗僧金氏,法名乔觉,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渡海来华的。

《地藏菩萨赞》

作曲演唱:李志辉

稽首本然净心地 无尽佛藏大慈尊 

南方世界涌香云 香雨花云及花雨 

宝雨宝云无数种 为祥为瑞遍庄严 

天人问佛是何因 佛言地藏菩萨至 

三世如来同赞叹 十方菩萨共皈依 

我今宿植善因缘 称扬地藏真功德 

宝雨宝云无数种 为祥为瑞遍庄严 

天人问佛是何因 佛言地藏菩萨至 

三世如来同赞叹 十方菩萨共皈依 

我今宿植善因缘 称扬地藏真功德 

三世如来同赞叹 十方菩萨共皈依 

我今宿植善因缘 称扬地藏真功德 

南无地藏王菩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

嗡 钵啰末 邻陀宁 娑婆诃 


愿以此功德 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 皆共成佛道